上周研究中心跟蹤的70種化工品價格中,19種上漲,18種下跌。具體來看,上漲的產品以石油為原料的基礎石化品為主,其中東南亞乙烯價格延續上周的漲勢,再次領漲,而下跌的品種并沒有顯著的細分產業特征。
原料漲價向下傳導受阻
我們認為化工品春節以后的補庫存行情已經結束,化工行業因為春節運輸瓶頸和2011年四季度生產大幅壓縮而形成的低庫存已經有所恢復,化工品價格再次回到需求預期與成本預期的博弈之中,從上周的情況來看,則更多受到需求的抑制,石化原料價格向下傳導受阻,而油價的大漲也沒有刺激下游客戶和中間商增加煤化工等替代品的采購熱情。
目前化工行業大部分產品都處于盈虧平衡線,主流廠家都有拉漲價格的意愿,且部分寡頭壟斷的行業也具有限產保價的能力,但是下游弱勢需求無法承擔上行的成本壓力,近期部分廠商因下游用戶舉報而受到價格壟斷處罰就是例證。
此外,廠商對于原油價格能夠在高位上維持多久以及目前的原油價格包含了多少中東問題的隱含風險溢價(預計有15-20美元/桶的溢價)也存在分歧。如果原油價格繼續高位運行,未來受益成本推動和替代關系,大量石化產品和煤化工產品漲價是大概率事件;反之,一旦中東問題有了實質性的進展,風險溢價快速釋放,將極大打擊大部分化工品的價格,我們的觀點則較為悲觀一些,所以對油價上漲-煤炭-煤化工的投資邏輯相對謹慎。
純堿或是最后一跌
上周西北低端輕質純堿價格下跌9.09%,自年初以來累計下跌17%,正如我們之前所言,純堿是上半年最為悲觀的子行業。一方面,2011年的相對景氣刺激了生產,但下游較差的開工使得大部分產品積壓在廠商和下游客戶的倉庫之中;另一方面,2011年以來新增了320萬噸純堿產能,且還有300萬噸在建產能,在不振的需求背景下,低價競爭成為行業常態。
然而,對于純堿行業的不景氣,也需要從多個角度來理解。
首先,沖擊純堿價格需求因素主要是下游的平板玻璃、氧化鋁等大宗產業,純堿價格下跌反映了下游行業的景氣程度較低。但低價純堿大幅降低了非主導需求的洗滌劑、日用玻璃(尤其是特種日用玻璃)、白炭黑的生產成本,相關行業和公司將直接受益。
其次,建議不要被聯堿法的另一個產品氯化銨價格上漲所迷惑,近期的確有部分地區廠家上調氯化銨價格,但主要是聯堿法純堿廠家降低開工負荷所致。由于今年出口關稅調整,而氯化銨國內市場狹小,即使短期受到春耕和供給減少的影響,一旦到了淡季供過于求的局面將出現,或將成為聯堿企業又一個有待釋放的風險。
最后,2-3月份已經公布的檢修計劃涉及產能113萬噸,占總供給的4%-5%,且大部分企業都降低開工負荷,目前純堿價格接近低于大部分廠商成本,接近低成本產能的成本線,目前的下跌或是最后一跌,但是純堿行業中期供給過剩的局面未來很難改變,能夠改變純堿行業景氣的只能寄希望于不確定的成本沖擊。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