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桶油”的盈利能力可謂舉世聞名,但與此同時,煉油板塊的“巨額虧損”也屢屢成為上調油價的理由。一家整體吸金能力超強的企業,內部不同業務板塊有賠有賺這很正常,其實利益關系理當在企業內平衡,以煉油“虧損”要挾漲油價似乎站不住腳。
更重要的是,油企的業績排行、工資福利跟“巨賺”掛鉤,而油價調整卻總愛拿“巨虧”說事,如此“兩頭討巧”,選擇性享受和哭窮,讓公眾難以接受,更放大了作為國有壟斷企業的社會責任缺失。
近年來“三桶油”的壟斷地位屢受爭議,既然他們總是強調煉油板塊的“巨額虧損”,何不干脆將煉油業務分拆出來,成立獨立的“第四桶油”,看看其究竟經營得怎樣,是“巨虧”還是“有賺”。倘若果真因為非經營管理因素存在“政策性虧損”,則由國家財政給予補貼。這樣,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打破壟斷,順應走向市場的形勢要求,也有利于促進石油定價機制的完善,真實反映“三桶油”的經營能力和盈利狀況。
有關方面披露的信息顯示,明顯處于弱勢地位的民營煉油尚能有微利,中石油、中石化的煉油板塊卻一直“巨虧”,這令人費解。倘若將煉油業務分拆出來,應該有利于促使國有油企加強和改善經營管理,提升競爭能力和管理效益,令其不能繼續心安理得地吃“煉油虧損”的福利。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
更重要的是,油企的業績排行、工資福利跟“巨賺”掛鉤,而油價調整卻總愛拿“巨虧”說事,如此“兩頭討巧”,選擇性享受和哭窮,讓公眾難以接受,更放大了作為國有壟斷企業的社會責任缺失。
近年來“三桶油”的壟斷地位屢受爭議,既然他們總是強調煉油板塊的“巨額虧損”,何不干脆將煉油業務分拆出來,成立獨立的“第四桶油”,看看其究竟經營得怎樣,是“巨虧”還是“有賺”。倘若果真因為非經營管理因素存在“政策性虧損”,則由國家財政給予補貼。這樣,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打破壟斷,順應走向市場的形勢要求,也有利于促進石油定價機制的完善,真實反映“三桶油”的經營能力和盈利狀況。
有關方面披露的信息顯示,明顯處于弱勢地位的民營煉油尚能有微利,中石油、中石化的煉油板塊卻一直“巨虧”,這令人費解。倘若將煉油業務分拆出來,應該有利于促使國有油企加強和改善經營管理,提升競爭能力和管理效益,令其不能繼續心安理得地吃“煉油虧損”的福利。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