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能源網訊:2012年至今,國際石油價格保持一段時間漲勢后,從4月下旬開始走入跌勢。與三地原油價格掛鉤的國內成品油市場價格也經歷了三次調整,兩次上調,一次下調。發改委調價遵循成品油定價機制,國內市場同時再期待著新的成品油定價機制的頒發,以更好的適應當前國際、國內市場。
工作人員調整價格牌
2012年2月8日,發改委第一次調整成品油價格,1月份紐約油價總體呈震蕩下跌的走勢,但國內的成品油價格卻“不合時宜”地迎來了調價時間窗口。2月7日,國家改委通知,從2月8日零時起,國內汽柴油(標準品)零售價格每噸上漲300元。這一漲價幅度剛好與2011年10月9日的下調幅度相抵消。
2012年3月20日零時起汽柴油價格將上調600元/噸,調整后,全國平均90號汽油和0號柴油每升分別提高0.44元和0.51元。這是2012年以來成品油價格第二次調整。與以往的成品油價格調整相比,本次調價幅度較大。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2012年5月9日宣布,10日起將汽柴油價每噸分別下調330元和310元,折合零售價90號汽油和0號柴油每升分別下降0.24元和0.26元。在許多私家車主的印象中,國內的成品油調價總是漲多跌少,漲得快跌得慢,因此市場有關成品油定價機制改革的呼聲日益高漲。
2012年至今,國際政治及經濟因素導致國內石油市場價格不穩定,調價期間也逐步縮短。就業內關注的成品油價格機制改革,中國石油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副院長董秀成表示,這一改革面臨兩難選擇:一方面,更能夠反映國際市場變化的新定價機制一旦推出,國內調價可能更加頻繁;另一方面,如果新機制不推出,成品油調價相對滯后,石油企業虧損加劇,生產積極性降低造成供應短缺,或出現“油荒”可能。據悉,新機制已經醞釀了兩年多時間,目前各方已經基本達成共識。
政府在成品油價格改革方面常常提到“擇機”改革。“擇機”就意味著“不確定”。的確,改革的時機很重要,可以影響改革效果和接受程度,但是,等待改革時機是相對的,除了改革時機本身的爭議性,等待改革時機是個很不確定的事件。對于能源價格改革來說,最好的時機是能源價格低廉的時候,現在看來,這個時候可能非常難等到,也很可能等不到了。
【獨家稿件聲明】凡注明 “國際能源網”來源之作品(文字、圖片、圖表), 版權歸國際能源網或相關作者所有,任何媒體和個人如需全部或者部分轉載,請務必注明出處及作者,并添加源鏈接,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需長期轉載國際能源網信息請與 010-52456536 聯系獲取授權。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