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重慶涪陵區政府規定“加油加氣站的有效期為30年,經營期滿政府無償收回”。相關部門稱,此舉是為改善當地成品油市場秩序,并稱國營和民營加油站都受規定約束。當地民營加油站經營者指責該規定帶有明顯歧視性,并通過拒簽特許經營協議的方式抵制該文件。
加油站經營30年后將被政府無償收回?針對這一規定引發的廣泛爭議,重慶市涪陵區商務局7月3日表示,外界理解有誤,政府要收回的僅是加油站特許經營權。幸虧涪陵區商務局的及時回應,倘若真的在30年之后,對加油站本身的設備、建筑等屬于投資方的資產,政府也要“無償收回”,如網友所言恐怕只能算赤裸裸的搶劫了。
厘清誤會之后,現在看來,問題的焦點在加油站的特許經營上。涪陵區商務局稱,加油站特許經營本身就是國家法律規定的范圍,這個不存在爭議,至于經營權使用時間上的限制,雖然國家法律沒有明確說明,但是地方也可以自助選擇。問題在于:對于公權力而言,法無授權即禁止。既然“國家法律沒有明確說明”,地方政府恐怕是不能自助選擇的。否則,涪陵區將加油站有效期設定為30年,其他地方是否可以設定為1年呢?
政府通過出臺文件形式對成品油市場進行規范,這種干預可以為政府帶來特許經營權收益,對政府當然具有天然的吸引力。涪陵區相關負責人稱,前幾年,涪陵區對加油站審批程序監管不嚴,一些加油站通過黑色交易取得了營業資格;此前,已有涪陵區規劃局和商務部門主管加油站審批的官員等被判刑。通過設置特許經營門檻,進一步加大行政干預,就一定能遏止黑色交易嗎,是否會導致更大的權錢交易呢?這恐怕是值得關注的問題。
誠如學者所言,政府采取特許經營的行業有較為嚴格的限定,主要適用于關系社會公共利益的和公共資源的行業以及特殊產品的生產和銷售權等無形資源領域。像加油站、出租車、銀行、鐵路等行業,這些領域并非不可再生的資源,只是具有半公共品的性質,不一定非要采取特許經營的形式。對于這些領域,倘若政府隨意采取特許經營制度,不僅會提高經營的門檻,導致競爭難以充分,更會造成一些行業的壟斷,從而使消費者利益受損。
一年來,涪陵的民營加油站經常鬧油荒,因油源的問題與兩大石油巨頭之間的矛盾時常見諸報端。涪陵石油成品油協會曾經提供的信息稱,該協會旗下51家涪陵民營加油站買到的油,僅為“兩桶油”在該區域賣油總量的4.2%。而根據涪陵區的規定,加油站特許經營權應當具備條件之一是:“有穩定的油源證明。凡是以中石油、中石化等成品油專營中央企業為油源供應商的,需提供與其省級公司3年以上供油合同……”在民營加油站舉步維艱的背景下,加油站特許經營制度的出臺,恐會使民間資本對進入石油行業更加望而卻步。
石油行業需要反壟斷,已經成為了社會共識。一方面,早有專家指出,“民企羸弱是能源安全的最大隱患”;另一方面,“兩桶油”一貫以來“降價如便秘,漲價如拉稀”的定價模式,極大地傷害著公眾的利益。羸弱的民營油企原本需要更多政府扶持,否則逃出兩大石油集團與跨國公司的兩面夾擊?;诖耍瘛盁o償收回加油站”此類制度的出臺,只能是在開改革的倒車,只會使民營油企更加舉步維艱,使“兩桶油”占盡優勢繼續擴大壟斷。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