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國際油價的下行與中國新增需求減少有著直接聯系,中國需求已經成為影響國際油價的一個重要因素。數據顯示,目前我國石油的對外依存度已經超過56%,而且每年的消費量還在以7.5%的速度增長,照此增速十年后我國的石油需求將翻一番,要滿足這種需求,除了增加進口,還必須加強我們國內石油資源的勘探開發,以提高自給能力。
早上8點,一支勘探隊從位于青海柴達木盆地的中石油物探隊營地出發了,他們要前往平均海拔在3300米以上的英雄嶺地區進行勘探。雖然從營地到英雄嶺只有二十多公里,但單程也要花上兩個小時。這是一條完全由物探隊自己開挖出來的道路,只夠一輛汽車通行,而且是三米一坡四米一拐,行駛在上面如同坐過山車一般。而且越是接近英雄嶺,道路就越加艱險,最后一段被稱作刀背梁的陡坡,路兩邊全是懸崖,車子走在上面就如同行駛在刀背上一樣,一不小心就會車毀人亡,在翻過了這道近70度的陡坡后,物探隊終于抵達了英雄嶺。
記者平凡:我現在是在海拔3600米的英雄嶺,在我身后的懸崖峭壁上,我們可以看正在作業的是中石油的放線工人,他們工作的目的呢,其實是為了找到石油,他們會在懸崖峭壁上每30米布下信息點,最終為找到石油提供準確的地質信息。
在開發油氣資源的過程中,物探隊就如同偵察兵一樣,工作在找油一線,他們通過實施爆破形成人造地震,然后由事先布下的信息點收集地震數據,從而獲得地下構造的資料,來尋找油田。范成喜是這支物探隊中的查道員,他的工作就是保障信號點之間的線路正常。
中石油東方物探工人范成喜告訴記者:最艱苦條件就是山不好爬路不好走。
在英雄嶺上布線,范成喜主要面臨三大困難:高原缺氧、溝壑縱橫,還有厚重的浮土。大部分物資要靠人力來運輸,有時他甚至要背著幾十斤的設備在山間行走。
范成喜告訴記者:爬不爬上去,下下不來,爬到中間的時候下不來了
放眼望去,英雄嶺到處都是斷崖,許多地方車輛根本無法到達,只能靠直升飛機先把布線的材料空運到指定地點,然后再由物探隊員徒步進行布線。
中石油物探隊隊長劉海濤告訴記者:我們是一個網格狀的(布線區域),等于三十米一個網格,也就是意味著我們三十米無論山有多高這是個懸崖,或這兒這個峭壁你在這個點你必須我基本上是一道應該是在二十公斤左右的東西必須給我放到這個點上。
劉海濤說,目前比較容易勘探的油田基本上都已經開發了,現在主要是在地質條件比較惡劣的地方找油,去年中石油物探隊在人跡罕至的柴達木盆地發現了億噸儲量的英東油田。而現在英雄嶺的物探也已經進入了攻堅階段。
中石油青海油田物探項目負責人李光耀:但是找油的風險是非常巨大的,不光是地震,而且后期的鉆井也好,測井也好,試油也好,這個在各個工序里面,如果某一個細節可能沒注意到,都可能造成我們這個找油的風險上面增加一分,代價非常大困難程度可想而知。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