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60億元打造我國首座深水鉆井平臺“海洋石油981”,與“海洋石油201”等組建“深水艦隊”
國家經典工程-深海鉆油 之 概述
【工程名片】 在中國南海蘊藏油氣資源豐富,但其中70%的油氣資源蘊藏在海面300米以下的深水區域,相當于中國全部油氣資源的三分之一。長期以來,中國海洋石油工業勘探開發水深普遍小于300米,在深水區域的開發一直處于空白。
“海洋石油981”深水鉆井平臺全景圖
上世紀末,中國對深海采油技術設備立項,命名為“海洋石油981”工程,即最先進的第六代超深水半潛式鉆井平臺。
今年5月,“海洋石油981”、“海洋石油201”相繼在南海成功開鉆,中國海油正式挺進深水。從此,由“海洋石油981”、“海洋石油201”、“海洋石油708”、“海洋石油720”、“海洋石油681”、“海洋石油682”等組建起了中海油“深水艦隊”。這支艦隊對于進軍深海海洋油氣資源開發、提升深水作業能力、實現國家能源戰略等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新京報記者 劉一丁 上海報道
地點:東經115度19分,北緯19度54分。
船名:HAIYANGSHIYOU981,航速0節。
5月9日,南海荔灣6-1區域,中國首座自主設計、建造的深水鉆井平臺“海洋石油981”的鉆頭進入1500米深的水下地層,打下第一口鉆井,中國進軍深海油氣開發的序幕由此拉開。
作業水深從300米到3000米
它恍若一個龐然大物,有45層樓高,面積足有一個足球場大,重3萬噸。
它更像一個機械工廠,如科幻電影中的機械世界,能穩穩地停在海面上,觸角可以伸向3000米深的海底,鉆進萬米深的地層。
它的名字叫“海洋石油981”世界級深水鉆井平臺,前后投資60億元。
在同一家族中,它還有“五個兄弟”,各有特異功能,被稱為“神奇六俠”。它們是:海洋石油981、海洋石油201、海洋石油708、海洋石油720、海洋石油681、海洋石油682,這“五型六船”組建成一支“深水艦隊”,引領中油氣的鉆探與開發進入深水。
“弟兄五個”有的像八爪魚一樣趴在海面,12個觸角如同千里眼順風耳,可以將海底所經的地形變成全息圖像;有的能看到海底蘊藏的寶藏,有的能抓起4000噸物體,準確地將管道、電纜放置到海底,能像做針線活一樣細致。
“兄弟齊心,其力斷金”,這支“深水艦隊”已經成為深海勘探的一把利器。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總技術顧問、中國工程院院士周守為介紹,組建之前,受技術水平限制,中國只能徘徊在深海油田開發的門檻之外。
據介紹,全球深水鉆井技術的最大深度已經達到3052米,而中國使用本國裝備最多可以鉆到505米水深。在深水油氣的開發技術上,中國使用國產裝備,只能達到333米的作業水深,而目前國際上開發的最深油氣田已達到2438米。
“最大作業水深3000米,鉆井深度可達10000米……”“海洋石油981”提升了中國深水油氣資源開發能力和大型海洋裝備建造水平,跨入世界先進行列。
僅用“洋拐杖”學不到真技術
中國南海海域油氣資源儲量豐富,被譽為第二個波斯灣,有能夠支撐中國40年的石油儲量,該海域達到300萬平方公里,九段線內大約200萬平方公里,傳統疆界的油氣儲量在350億噸左右,相當于中國陸地儲量的約三分之一。
這片海域有可能繼墨西哥灣和波斯灣之后,成為中國乃至世界油氣供應的新“后院”。
但其中70%的資源量蘊藏在南海深水區。從全球來看,向水深超過300米直至數千米的油氣富集區邁進成為大勢所趨。
深水技術復雜,很多國家靠與有技術的公司合作,拄著“洋拐棍”走向深海。
周守為介紹,1996年,中海油與阿莫科公司合作開發了300多米水深的深海油氣田流花油田,具備了世界一流的技術。但與國外合作,只能使用油氣田,管理油氣田,而沒有學到深水勘探技術。
同時,與陸地勘探相比,海洋油氣勘探的鉆探費用要高得多,深水區的鉆探費用更為高昂,如果租賃外國鉆井船,一天的費用高達幾十萬甚至上百萬美元,而且海洋工程設備供不應求,往往想租也租不到。
2005年起,“深水艦隊”起步,6年后,“深水艦隊”的出現,讓中國深水油氣開發站到了新起點。
2006年,在珠江口盆地,中國海油和哈斯基(中國)有限公司完成了中國第一口水深超過千米的深水鉆井,并發現了荔灣3-1大氣田。自此南海深水天然氣開發項目成立。
周守為認為,“荔灣3-1”氣田的發現,揭開了中國深海油氣開發的序幕。
宣示主權,成為“流動的國土”
“深水艦隊”讓人對深海油氣開發充滿憧憬。
周守為認為,建造“深水艦隊”既是一個國家能源安全戰略,同時也是一個進行了充分成本核算的商業開發計劃。
中海油將對南海實行深耕,并計劃在2020年左右,建成一個“深海大慶”,即達到5000萬噸石油或500億立方天然氣的產量。
周守為說,今后南海上十幾個氣田的天然氣產量,和未來深海開發技術帶來的產量,再加上從國外進口的LNG(液化天然氣)產量,足以撐起中國天然氣市場的半壁江山。屆時,南海天然氣將與陸上天然氣一起,使中國真正進入天然氣時代。
目前,南海周邊一些國家也在開發深海油氣,雖不具備技術,但通過“引入外資”,他們拄著比中國技術更先進的“洋拐棍”往深里走。
南海南部諸多油井林立,但并不都屬于中國。在“海洋石油981”開鉆儀式上,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董事長、黨組書記王宜林把“海洋石油981”等稱為“流動的國土”。
這些深水裝備既能開發深水資源,也可以以資源開發的方式宣示國家主權,維護國家海洋資源權益。
據報道,在“十二五”期間,中海油還將建造第二批重大裝備,包括多功能動力定位船、飽和潛水支持船、深水潛具、5萬噸半潛式自航工程船、半潛式起重鋪管船等,所有這些工程作業船只和裝備都將在未來陸續加入“深水艦隊”的序列。
國家經典工程深海鉆油 之 揭秘
在廣袤的南海海域,蘊藏著豐富的油氣資源。整個南海盆地群石油地質資源量在230億至300億噸之間,天然氣總地質資源量約為16萬億立方米,占我國油氣總資源量的三分之一。其中,70%的油氣蘊藏于152.7萬平方公里的深海區域。
此前,由于深水裝備不足,中國海洋石油工業勘探開發的海上油田,水深普遍小于300米。大于300米水深的油氣勘探開發僅處于起步階段。
今年5月9日,中國首座自主設計、建造的第六代深水半潛式鉆井平臺“海洋石油981”在南海荔灣成功開鉆。6天后,中國首艘深水鋪管起重船“海洋石油201”成功起航。這意味著中國長久以來在深水鉆井特大型裝備領域的空白,終于得到填補。
“五型六船”組成深海“聯合艦隊”,鉆井平臺“981”、鋪管起重船“201”南海投用
在香港東南320公里處的南海荔灣,屹立著一個海上版的“威震天”,身高137米,相當于45層樓;主甲板長114米、寬79米,比一個標準足球場還要大;自重超過3萬噸,質量相當于2萬輛小轎車;電纜總長度逾900公里,加起來可以連接北京和青島兩座城市。
它就是中國首座深水鉆井平臺“海洋石油981”。
作為中海油深海“五型六船”(五種型號、六艘可在水深3000米海域工作的深海工程裝備)的旗艦,“981”的意義絕不僅僅體現在上述數字中。今年5月,它的鉆頭在南海荔灣6-1區域約1500米深的水下探入地層,標志著中國海洋石油工業的“深水戰略”邁出實質性的一步。
身經百戰
戰臺風“我自巋然不動”
“981”諸多“世界之最”里,有許多設計是按南海海況量身定做的。
相比淺水作業,深水作業對船只技術參數、設備的可靠性要求近乎苛刻。此外,南海波浪較大、臺風頻繁的海況環境,也增加了油氣勘探開發的難度。據氣象部門統計,南海是世界上臺風繁多的地區之一,幾乎全年都有臺風。
為此,“981”首次采用了200年一遇風浪參數,對平臺的總強度和穩定性進行校核。
然而,當“981”在調試階段遭遇臺風時,著實讓設計方中國船舶工業集團公司第七零八所、船東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捏了一把汗。
去年6月的一個下午,七零八所接到制造方電話:第5號強熱帶風暴“米雷”正朝著閩浙沿海一路北上,要求所里設計人員盡快為正在舟山附近海域進行水下推進器安裝的“981”做好壓載方案、穩性分析和拋錨方案等緊急預案。
完成預案報告已接近午夜。七零八所設計人員稱,無論是設計方、施工方還是中海油項目組,都沒有處置如此大型、現代化半潛平臺海上抗臺風的經驗。隨后,幾經調整的預案發給了平臺海上項目組,平臺上所有人員安全撤離,只留下“981”獨自接受臺風“米雷”的挑戰。
兩天后,臺風警報解除,“981”安然無恙。
過了兩個月,“981”又迎來中心風力高達15級的臺風“梅花”。中海油“981”項目總經理林瑤生說,當時他整晚沒敢睡覺。“要是60億造價的‘981’完了,我也沒法活了。”
今年,“981”開赴南海荔灣后,先后經歷了13號臺風“啟德”、14號臺風“天秤”和15號臺風“布拉萬”,身經百戰的“981”都是巋然不動。
定海神針
深海區采用“動力定位”
要想在3000米的深水區打井,就必須要保證整個平臺紋絲不動,準確找到井口位置,“981”又是如何做到的呢?
這要歸功于它的錨泊定位和動力定位(DP)的組合定位系統。
通常來說,淺水平臺都采用錨泊定位,用錨與其索鏈的系泊方式來約束平臺在風浪中盡量保持不動。風、浪、流可能來自不同方向,一般平臺都會采用呈輻射狀的多個錨泊。在1500米水深海區作業時,“981”會采取錨泊定位。在3000米水深海區,拋錨鞭長莫及,就必須要采用動力定位。
所謂DP,就是在精確計算的基礎上,靠推進器的反作用力抵消風、浪、流等對船體的作用力,達到平衡定位目的。例如,平臺在風浪的作用力下有向東位移的趨勢時,DP通過控制推進器,讓平臺產生向西的動力,與風浪的作用力保持平衡,從而保證平臺穩定不位移。
“981”所采取的DP-3,是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動力定位技術。
該系統讓“981”成為驚濤駭浪中的“定海神針”,確保平臺全天候作業。“自重3.1萬噸、可變載荷9000噸的‘海洋石油981’航行定位,可以保證游離但不偏離1米。”動力定位師說。之所以在1500米以內的淺水區采用錨泊定位而不是DP,是出于節能考慮。這樣二位一體的組合定位,國際上沒有先例。
S形鋪管
最快一天可鋪管5公里
“981”將深海油氣開采出來后,如何運輸成為新的難題。這時,“五型六船”中的另一位成員“海洋石油201”就要發揮作用了。
除了配備4000噸重型海洋工程起重機外,“201”還是國內首艘具有3000米級深水鋪管能力的工程船。
經由它鋪設的管道,“981”開采出的油氣集中到FPSO(浮式儲油卸油裝置,可對原油進行初步加工并儲存,被稱為“海上石油工廠”),再由油輪運往陸地。
據“201”生產方、熔盛重工海工所設計所副所長鐘宏才介紹,管道的裝載、儲藏、焊接全部在“海洋石油201”船內完成。
管子在位于主甲板上的雙節點預制線上完成切削、焊接和檢驗工序。加工好的雙節點管將通過滾輪和傳送機構,送往鋪管作業線起點處的對中站。一個90米長的托管架連接在船艉,以保證管子在入水的時候有一個合適的彎曲度。
這就是深海S形鋪管技術。鐘宏才介紹,S形鋪管可以適應不同管徑從淺水到深水的長距離海管鋪設,鋪管效率較高。“201”可鋪設口徑為6至60英寸的海管,當鋪設雙節點48英寸管子時,鋪管速度高達5公里/天,處于世界領先水平。
國家經典工程深海鉆油之 目擊
海洋石油201,中國首艘自主設計、建造的3000米深水鋪管起重船,2011年5月命名,它的曾用名為“88船”,來自之前的編號“H1088”。它的建造者是一群平均年齡30歲左右的年輕人。
“海洋石油201”是“深水艦隊”五型六船中的一個,深海石油開發的核心裝備之一,負責深海海底鋪管和吊裝任務。
在其船艉端尾部設有S型托管架,托管架長約90米,分3節,可有系統自動調節,保證海管以一合適的彎曲度進入海中。
設計方一副總裁曾說,誰能把這艘船造出來,世界上所有的海洋工程船都能造。對于“88船”的建造,負責舾裝的宋雙印用一個字形容難。
10000多個報警點,10倍于油輪;470多個艙室,5倍于油輪;800多公里的電纜量,8倍于油輪。最難的是這一切沒有經驗可循。
“88船”屬于海工產品,建造中每個細節要求“苛刻”。每條焊縫要打磨得能照出人影。檔案管理十分嚴格,每道工序都能追溯到每個工人。
2011年5月28日,“88船”開赴青島做最后階段的安裝、調試。27歲的熔盛重工員工宋雙印在“88船”上負責舾裝和調試,他說,在調試中,發現船上最重要的動力定位推進器無法正常運行,這意味著整條船失去了在海面上的定位能力。
最后發現是小角色造成了大麻煩。因船停留數月,推進器處于靜止狀態,比混凝土還堅硬的海蠣子將推進器卡住,導致無法升降。潛水員將海蠣子一點一點鏟掉,推進器順暢的運行起來。
2012年5月,調試完備的“海洋石油201”奔赴南海。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