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合作被認為是“一帶一路”戰略中最重要的議題。但我們不能忽視金融的作用。金融是經濟的血液,無論什么經濟建設,離開資金支持,都無法進行。因此,建設“一帶一路”,必須將能源和金融結合起來,這是該戰略成敗的關鍵之一。
對于中國來說,經濟正步入新常態,部分制造業生產過剩,一方面要提高技術水平,另一方面迫切需要開拓新市場,畢竟沒有新的需求,技術革新也缺乏動力。作為世界上最大規模的制造業國家,中國需要的大宗商品,特別是能源是巨大的,只有保證石油等原料的充足供應,中國經濟才能持續發展。更重要的是,中國經過30多年高速經濟發展,已經積累了巨大的財富,僅靠制造業已無法容納這么多資本。這些資金先流向房地產市場,但現在房地產市場的不景氣迫使大量資金流出。這些資金和從制造業繼續撤出的資金,數量驚人,政府必須要為之尋找出路,不然會引起嚴重的金融危機。
“一帶一路”就可以較好地解決這些問題。中國需要市場、能源和原材料、資本輸出地,“一帶一路”沿線的前蘇聯國家和中東國家有著豐富的油氣資源,經過這些年能源價格的暴漲暴跌,它們需要穩定的大客戶。前蘇聯國家一直缺乏資金,今年能源價格暴跌和俄羅斯遭受西方制裁后,這種渴求就更加強烈。雖然很多中東國家向來以富裕著稱,并不缺資金,但中國的工業品和世界上最大的能源市場都是它們所需要的。對中東國家來說,中國市場相比前蘇聯地區和其他國家來說,社會安定且回報率高,是較為理想的投資目標。由此可見,不論前蘇聯國家還是中東國家,都與中國有著深厚的能源和金融合作基礎。
與前蘇聯地區和中東國家的能源金融合作可以大致分為兩個方面:貿易和資本。“一帶一路”首先是一個貿易區,而對貿易的金融支持首先是結算和支付,如果想排除外界干擾,就需要建立新的結算平臺。貿易活動離不開貸款,而貸款需要資金調度,這就需要資金拆解市場。能源價格的劇烈波動使得不論產油國還是油氣進口國都需要期貨市場來避險,這樣就必須建立期貨市場和外匯交易中心。不論中國資本還是海灣國家資本在“一帶一路”區域內投資,都需要有證券市場等資本市場支持,也需要信用評級機構來控制風險。資本市場容易發生波動,造成風險,需要“一帶一路”國家協調金融監管機構,互相配合。這么復雜的能源金融合作很容易受到外界不良干擾。“9·11”事件后,海灣資金在美國受到猜忌,被迫緊急撤離,損失巨大。俄羅斯遭受西方制裁后盧布狂跌。除了這些緊急情況外,美國經常利用美元的特殊地位來根據自己的利益制定貨幣政策,從全世界牟取利益。“我們的美元,你們的問題”,美國前財長康納利這種蠻橫的態度讓很多國家不寒而栗,它們都需要尋找其他出路分散風險。歐元顯然不給力,因為歐盟在對待中東和前蘇聯國家時,通常跟美國保持一致。隨著中國人民幣國際化進程的推進,人民幣已被很多國家視為一種新希望。很多國家,特別是前蘇聯國家和伊朗等與美國關系并不密切的國家,愿意使用人民幣來結算,也希望人民幣成為一種新的儲備貨幣,以擺脫美元的控制。其他海灣國家雖然多是美國盟友,但也希望在貨幣上有新的選擇。這樣看來,油氣資源國采用人民幣作為結算和儲備貨幣的可能性還是很大的。
當然,我們也應當看到“油氣人民幣”的形成還面臨著很多挑戰。首先,人民幣國際化程度還不高。人民幣還不能自由兌換,境外人民幣投資中國大陸還受一定限制。中國出于金融安全考慮,也不可能很快完全放開資本市場,讓人民幣實現自由兌換。其次,中國在國際金融市場和金融機構的影響力還不夠大,人民幣的國際影響力也不大。再次,相關國家受反華宣傳影響,對與中國全面合作有疑慮。還有差異性和安全方面的問題。“一帶一路”涉及65個國家,這些國家各方面特別是經濟文化差異非常大,有些國家和地區有嚴重的宗教沖突和邊境糾紛,有些國家甚至處于戰爭狀態。還有非常重要的是,不論多么開放的區域合作都有一定的排他性,區域外的勢力很可能會使用各種手段來破壞,對“一帶一路”建設造成很大干擾。目前,大部分油氣資源國家是用美元作為外匯儲備,特別是海灣國家持有的“石油美元”。如果出現“油氣人民幣”,無疑是在分美元的蛋糕,美國絕不會坐視不管。由于中國長期奉行韜光養晦的政策,很多區域內國家對中國的能力還沒有足夠的認識,對“一帶一路”合作到底能夠發展到哪一步,中國是否有能力排除外界干擾,保護“一帶一路”安全健康發展,感到有很大不確定性,因此也就不會大量使用人民幣結算和儲備。
不過,困難并非無法克服。俄羅斯等國已經表示愿意使用人民幣結算,也愿意儲備人民幣,準備借此逐步擺脫美元的控制。人民幣國際化進程要首先考慮國內金融安全,要有控制,不能太快。但可以考慮先對前蘇聯國家和伊朗等國部分放開,與它們實行貿易人民幣結算,開放期貨市場讓這些國家特定的企業參與,允許這些國家的企業到中國股市發行股票等。中國文化中一直有包容的一面,政府也一貫堅持雙贏的外交策略,通過加強安全和經濟文化合作,相信可以逐步解決差異化和安全問題。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
對于中國來說,經濟正步入新常態,部分制造業生產過剩,一方面要提高技術水平,另一方面迫切需要開拓新市場,畢竟沒有新的需求,技術革新也缺乏動力。作為世界上最大規模的制造業國家,中國需要的大宗商品,特別是能源是巨大的,只有保證石油等原料的充足供應,中國經濟才能持續發展。更重要的是,中國經過30多年高速經濟發展,已經積累了巨大的財富,僅靠制造業已無法容納這么多資本。這些資金先流向房地產市場,但現在房地產市場的不景氣迫使大量資金流出。這些資金和從制造業繼續撤出的資金,數量驚人,政府必須要為之尋找出路,不然會引起嚴重的金融危機。
“一帶一路”就可以較好地解決這些問題。中國需要市場、能源和原材料、資本輸出地,“一帶一路”沿線的前蘇聯國家和中東國家有著豐富的油氣資源,經過這些年能源價格的暴漲暴跌,它們需要穩定的大客戶。前蘇聯國家一直缺乏資金,今年能源價格暴跌和俄羅斯遭受西方制裁后,這種渴求就更加強烈。雖然很多中東國家向來以富裕著稱,并不缺資金,但中國的工業品和世界上最大的能源市場都是它們所需要的。對中東國家來說,中國市場相比前蘇聯地區和其他國家來說,社會安定且回報率高,是較為理想的投資目標。由此可見,不論前蘇聯國家還是中東國家,都與中國有著深厚的能源和金融合作基礎。
與前蘇聯地區和中東國家的能源金融合作可以大致分為兩個方面:貿易和資本。“一帶一路”首先是一個貿易區,而對貿易的金融支持首先是結算和支付,如果想排除外界干擾,就需要建立新的結算平臺。貿易活動離不開貸款,而貸款需要資金調度,這就需要資金拆解市場。能源價格的劇烈波動使得不論產油國還是油氣進口國都需要期貨市場來避險,這樣就必須建立期貨市場和外匯交易中心。不論中國資本還是海灣國家資本在“一帶一路”區域內投資,都需要有證券市場等資本市場支持,也需要信用評級機構來控制風險。資本市場容易發生波動,造成風險,需要“一帶一路”國家協調金融監管機構,互相配合。這么復雜的能源金融合作很容易受到外界不良干擾。“9·11”事件后,海灣資金在美國受到猜忌,被迫緊急撤離,損失巨大。俄羅斯遭受西方制裁后盧布狂跌。除了這些緊急情況外,美國經常利用美元的特殊地位來根據自己的利益制定貨幣政策,從全世界牟取利益。“我們的美元,你們的問題”,美國前財長康納利這種蠻橫的態度讓很多國家不寒而栗,它們都需要尋找其他出路分散風險。歐元顯然不給力,因為歐盟在對待中東和前蘇聯國家時,通常跟美國保持一致。隨著中國人民幣國際化進程的推進,人民幣已被很多國家視為一種新希望。很多國家,特別是前蘇聯國家和伊朗等與美國關系并不密切的國家,愿意使用人民幣來結算,也希望人民幣成為一種新的儲備貨幣,以擺脫美元的控制。其他海灣國家雖然多是美國盟友,但也希望在貨幣上有新的選擇。這樣看來,油氣資源國采用人民幣作為結算和儲備貨幣的可能性還是很大的。
當然,我們也應當看到“油氣人民幣”的形成還面臨著很多挑戰。首先,人民幣國際化程度還不高。人民幣還不能自由兌換,境外人民幣投資中國大陸還受一定限制。中國出于金融安全考慮,也不可能很快完全放開資本市場,讓人民幣實現自由兌換。其次,中國在國際金融市場和金融機構的影響力還不夠大,人民幣的國際影響力也不大。再次,相關國家受反華宣傳影響,對與中國全面合作有疑慮。還有差異性和安全方面的問題。“一帶一路”涉及65個國家,這些國家各方面特別是經濟文化差異非常大,有些國家和地區有嚴重的宗教沖突和邊境糾紛,有些國家甚至處于戰爭狀態。還有非常重要的是,不論多么開放的區域合作都有一定的排他性,區域外的勢力很可能會使用各種手段來破壞,對“一帶一路”建設造成很大干擾。目前,大部分油氣資源國家是用美元作為外匯儲備,特別是海灣國家持有的“石油美元”。如果出現“油氣人民幣”,無疑是在分美元的蛋糕,美國絕不會坐視不管。由于中國長期奉行韜光養晦的政策,很多區域內國家對中國的能力還沒有足夠的認識,對“一帶一路”合作到底能夠發展到哪一步,中國是否有能力排除外界干擾,保護“一帶一路”安全健康發展,感到有很大不確定性,因此也就不會大量使用人民幣結算和儲備。
不過,困難并非無法克服。俄羅斯等國已經表示愿意使用人民幣結算,也愿意儲備人民幣,準備借此逐步擺脫美元的控制。人民幣國際化進程要首先考慮國內金融安全,要有控制,不能太快。但可以考慮先對前蘇聯國家和伊朗等國部分放開,與它們實行貿易人民幣結算,開放期貨市場讓這些國家特定的企業參與,允許這些國家的企業到中國股市發行股票等。中國文化中一直有包容的一面,政府也一貫堅持雙贏的外交策略,通過加強安全和經濟文化合作,相信可以逐步解決差異化和安全問題。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