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氣板塊收入占比逾80%的延長石油,如今卻面臨著油氣資源日益緊缺的嚴峻考驗。陜西延長石油(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延長石油)最新的債券募集說明書披露,近年來公司面臨著油氣資源勘探難度越來越大的局面,若不能成功獲得足夠的接替油氣資源,或將影響其經營業績與財務狀況。
此背景下,延長石油在不斷勘探國內油田的同時,也將目光投向海外,希冀借力海外油田獲得資源保障。記者梳理,截至目前,其已在加拿大、馬達加斯加、泰國、吉爾吉斯斯坦等國投資多處海外油田項目。不過,這些海外項目并非一帆風順,一些項目長期投資,卻遲遲不見回報。
與此同時,因自產原油不足,近5年來延長石油每年均會發債用于購買原油。據記者統計,其全年的原油采購費用約660億元。
海外找油進展緩慢
延長石油發債信息披露,近年來盡管原油探明儲量穩步增加,但公司仍然面臨著油氣資源勘探難度越來越大的局面,無法保證未來能夠通過勘探活動增加或保持油氣儲量水平。
鑒于此,記者梳理發現,延長石油加緊在國內勘探新增油氣儲量,并將視野投向海外。
上述債券募集說明書披露,延長石油在馬達加斯加已開始實施勘探,2010年延長石油在泰國陸上的呵叻盆地投標已獲批準,待時機成熟將開始實施勘探。此外,2011年,延長石油在吉爾吉斯坦費爾干納盆地區塊的勘探開發項目,已有3口井獲得工業油流,實現了海外勘探零的突破。
這些耗資不菲的海外油田,如今有吉爾吉斯斯坦項目及加拿大項目(2014年1月投資)等獲得實質性進展,但其他不少項目仍處于勘探階段。
“中國油企‘走出去’開始的時間已經很長,在上世紀末中石油、中石化已經陸續開始海外并購。延長石油也是國企,出國并購也是受到中石油中石化的帶動作用。”卓創資訊原油分析師高健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稱,中國企業的一些海外并購案例中,溢價收購換來的成果與投入難成正比。“目前來看,中國企業在海外并購的資產中,成功的案例總體仍然較少。”高健進一步分析稱,原因在于這些地區的局勢不穩,并且油田的產量也并非十分理想。
記者梳理延長石油國際2015年報注意到,延長石油集團在馬達加斯加2104油田區塊和3113油田區塊的勘探上,已連續多年投入大量資源,但上述兩項目一直未進入生產階段。
卓創資訊原油分析師高健對記者表示,若能成功出油,從勘探開發到生產,油企上游資產的收益其實相當可觀。因為出油能夠持續較長時間,可為油企帶來長期現金流。“但問題是,上游勘探開采的成功率并不高。也許投入大筆資金打井后才發現是一口干井,投資打水漂的概率也是挺大的。”
而馬達加斯加兩個油氣區塊項目很可能屬于上述情形。評估機構認為這兩塊油田區塊技術可行性或商業可行性相當低。基于此,截至2015年底,延長石油集團已就與馬達加斯加兩油田區塊有關的勘探和評估資產,確認了41.38億港元的減值損失。
就上述情形,記者致電延長石油國際董事會辦公室,對方在獲悉記者采訪問題后,掛斷了電話。
年耗資約600億購買原油
延長石油的原油主要源于自采,但在國內油氣資源日漸緊迫,而海外油田項目進展緩慢甚至投資遇阻的背景下,延長石油自產原油無法滿足其加工需求。加之原油開采成本增加與成品油的高附加值之間,亦存在明顯價格落差,延長石油不惜舉債購油。
記者查看延長石油歷年年報發現,近5年來其每年均會發債用于購買原油,銷售方為中石油下屬長慶石油公司等。
記者注意到,延長石油2013年采購原油量為1403萬噸,2014年約為1495萬噸,2015年達1660萬噸左右。延長石油債券信息披露,若按照約4000元/噸(不含稅)的采購價格計算,這意味著延長石油每年的原油采購費用約660億元。
就上述情形,中宇資訊成品油分析師高承莎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近年來油價下跌幅度較大,對延長石油的油氣收入造成較大影響。延長石油今年初關停部分油井,也說明其原油開采虧損是比較明顯的。在此情形下,從外部購買原油也是出路之一。”她表示,不僅延長石油,從其他“三桶油”的情形來看,去年這些油企從外部采購原油的成本都是下降的。
就上述情形,記者致電延長石油集團黨委宣傳部部長黃國棟,但對方電話無人接聽。截至發稿,也未回復采訪短信。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