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品油過剩的局面不斷蔓延,不管是央企還是民企都希望“走出去”以開拓海外市場。但2016年,四桶油(中石油、中石化、中化和中海油)的成品油出口超過九成,而山東地煉出口比例不足5%。
而讓民企更悲觀的是,去年獲得成品油出口配額的12家地煉企業今年暫時均無新配額,民企僅僅獲得一年的成品油出口權又被取消了。
對此,有人大代表呼吁,國家盡快再次給地方民營煉油企業發放成品油出口配額,讓民營企業與央企獲得平等的出口權。
隨著油氣改革方案出臺進入倒計時,成品油出口權向民企開放有望提速。
實際上,從2015年開始,地煉已經開始逐步獲得原油進口權和進口原油使用權。
業內認為,新一輪油氣改革將進一步放開原油進口權、成品油出口權等,地煉成品油出口權被取消不符合油氣改革的方向。
四桶油
占據成品油出口超九成 為緩解國內成品油供應過剩的局面,2016年中國汽柴油出口量則劇增,其中,汽油出口同比增加六成,柴油出口同比增加了一倍多。 海關數據顯示,2016年全年,中國汽油累計出口969.66萬噸,同比增加64.38%,柴油出口1540.46萬噸,同比增加115.04%, 2016年汽柴油出口中,來料加工貿易占比超過90%。 據卓創資訊了解,2016年中石油、中石化、中化和中海油汽柴油出口占比超過九成,而山東地煉出口比例不足5%。 卓創資訊分析師胡慧春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山東地煉僅僅出口汽油。柴油方面,僅弘潤石化以中化名義出口,暫無其它地煉進行柴油出口。 值得注意的是,2016年初,山東地區四家地煉企業東明石化、弘潤石化、亞通石化和利津石化首次正式獲得成品油出口配額。 隨后,國家陸陸續續向12家地煉企業開放了出口配額計劃,天弘、匯豐、魯清、墾利、齊潤、京博、寶塔和華錦陸續獲得了出口配額。 但近期,商務部與中國海關總署已經向各企業直接下達2017年第一批成品油出口配額。從目前統計的數據來看,去年獲得配額的12家地煉企業今年暫時均無新配額。 需要一提的是,2016年不管是三桶油(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還是山東地煉,成品油出口配額均未使用完畢。 其中,2016年,中石油汽柴油出口完成配額率在82%左右,中石化汽柴油出口完成配額率在71.4%左右,中海油汽油出口超額完成,但柴油出口僅完成配額的67.37%,山東地煉汽油出口完成配額率在61.12%。 胡慧春還指出,鑒于2016年三桶油和山東地煉均未完成成品油出口配額,因此,2017年一季度商務部對三桶油的成品油出口配額在減少,中化泉州的出口配額在增加。 成品油出口權
向民企放開有望提速 而事實上,由于上述地煉首次獲得出口配額,經驗和渠道都不足,導致未完成2016年的出口配額,但國內成品油產能過剩,地煉想要走出去開拓市場的心情頗為急切。 2016年,恒源石化收購了殼牌馬來西亞煉油有限公司51%的股權,這是我國地煉第一起海外并購案。 全國人大代表、恒源石化董事長王有德表示,按照設想,恒源石化可以將自己煉制的汽油、柴油、航油賣給這些加油站,還可以通過殼牌馬油擁有的碼頭出口東南亞其他國家。這樣一來,恒源石化生產的成品油全部可以“走出去”,有助于消化國內過剩的成品油產能。 但今年,地煉沒有得到國家發放的成品油出口配額,這讓恒源石化無法向馬來西亞出口成品油。 王有德認為,盡快取得成品油出口配額對企業“走出去”意義重大。 同時,全國人大代表、山東東明石化集團董事局主席李湘平在今年兩會提交的《關于授予地方民營煉油企業成品油一般貿易出口資質的建議》稱,呼吁國家盡快再次給地方民營煉油企業發放成品油出口配額,讓民營企業與央企獲得平等的出口權。否則既不利于化解國內煉油產能過剩,也不利于企業走出去。 值得注意的是,隨著油氣改革的逐步深入,從2015年2月份開始,國家逐漸對地煉放開原油進口使用權,同年7月份,非國營貿易進口資質同時放開。 全國人大代表、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國家能源局局長努爾·白克力在兩會期間透露,油氣改革方案已經獲通過,發布實施指日可待,預計就在兩會后。 業內認為,新一輪油氣改革將進一步放開原油進口權、非國營貿易進口資質、成品油出口權等,地煉成品油出口權被取消不符合油氣改革的方向。 “地煉渴望獲得成品油出口權,以此來開拓海外市場。”隆眾石化網李彥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今年第三季度地煉成品油出口配額有望重新開啟。 胡慧春也認為,目前國內成品油供應過剩局面依舊存在,在接下來幾個季度不排除地煉仍有可能獲得成品油出口配額的可能性。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
占據成品油出口超九成 為緩解國內成品油供應過剩的局面,2016年中國汽柴油出口量則劇增,其中,汽油出口同比增加六成,柴油出口同比增加了一倍多。 海關數據顯示,2016年全年,中國汽油累計出口969.66萬噸,同比增加64.38%,柴油出口1540.46萬噸,同比增加115.04%, 2016年汽柴油出口中,來料加工貿易占比超過90%。 據卓創資訊了解,2016年中石油、中石化、中化和中海油汽柴油出口占比超過九成,而山東地煉出口比例不足5%。 卓創資訊分析師胡慧春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山東地煉僅僅出口汽油。柴油方面,僅弘潤石化以中化名義出口,暫無其它地煉進行柴油出口。 值得注意的是,2016年初,山東地區四家地煉企業東明石化、弘潤石化、亞通石化和利津石化首次正式獲得成品油出口配額。 隨后,國家陸陸續續向12家地煉企業開放了出口配額計劃,天弘、匯豐、魯清、墾利、齊潤、京博、寶塔和華錦陸續獲得了出口配額。 但近期,商務部與中國海關總署已經向各企業直接下達2017年第一批成品油出口配額。從目前統計的數據來看,去年獲得配額的12家地煉企業今年暫時均無新配額。 需要一提的是,2016年不管是三桶油(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還是山東地煉,成品油出口配額均未使用完畢。 其中,2016年,中石油汽柴油出口完成配額率在82%左右,中石化汽柴油出口完成配額率在71.4%左右,中海油汽油出口超額完成,但柴油出口僅完成配額的67.37%,山東地煉汽油出口完成配額率在61.12%。 胡慧春還指出,鑒于2016年三桶油和山東地煉均未完成成品油出口配額,因此,2017年一季度商務部對三桶油的成品油出口配額在減少,中化泉州的出口配額在增加。 成品油出口權
向民企放開有望提速 而事實上,由于上述地煉首次獲得出口配額,經驗和渠道都不足,導致未完成2016年的出口配額,但國內成品油產能過剩,地煉想要走出去開拓市場的心情頗為急切。 2016年,恒源石化收購了殼牌馬來西亞煉油有限公司51%的股權,這是我國地煉第一起海外并購案。 全國人大代表、恒源石化董事長王有德表示,按照設想,恒源石化可以將自己煉制的汽油、柴油、航油賣給這些加油站,還可以通過殼牌馬油擁有的碼頭出口東南亞其他國家。這樣一來,恒源石化生產的成品油全部可以“走出去”,有助于消化國內過剩的成品油產能。 但今年,地煉沒有得到國家發放的成品油出口配額,這讓恒源石化無法向馬來西亞出口成品油。 王有德認為,盡快取得成品油出口配額對企業“走出去”意義重大。 同時,全國人大代表、山東東明石化集團董事局主席李湘平在今年兩會提交的《關于授予地方民營煉油企業成品油一般貿易出口資質的建議》稱,呼吁國家盡快再次給地方民營煉油企業發放成品油出口配額,讓民營企業與央企獲得平等的出口權。否則既不利于化解國內煉油產能過剩,也不利于企業走出去。 值得注意的是,隨著油氣改革的逐步深入,從2015年2月份開始,國家逐漸對地煉放開原油進口使用權,同年7月份,非國營貿易進口資質同時放開。 全國人大代表、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國家能源局局長努爾·白克力在兩會期間透露,油氣改革方案已經獲通過,發布實施指日可待,預計就在兩會后。 業內認為,新一輪油氣改革將進一步放開原油進口權、非國營貿易進口資質、成品油出口權等,地煉成品油出口權被取消不符合油氣改革的方向。 “地煉渴望獲得成品油出口權,以此來開拓海外市場。”隆眾石化網李彥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今年第三季度地煉成品油出口配額有望重新開啟。 胡慧春也認為,目前國內成品油供應過剩局面依舊存在,在接下來幾個季度不排除地煉仍有可能獲得成品油出口配額的可能性。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