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1日20時52分,益陽安化二廣高速藍田隧道,一輛裝有21噸液化天然氣的槽罐車側翻,還滑行甩出了20多米,大量車輛人員被困。
21噸液化天然氣爆炸破壞力相當于180噸TNT,在隧道內側翻滑行,隨時有泄漏爆炸危險,附近5公里內700多位群眾生命受到嚴重威脅。
次日凌晨1時30分,長嶺煉化從湖南省有關部門獲知益陽藍田隧道發生重大事故消息。初步了解情況后,連夜成立專家組趕赴現場。
“液化天然氣泄漏比一般石油液化氣更難控制,并且受溫度和時長制約。”經過近6個多小時的路程,長嶺煉化專家組一下車就來到救援方案分析會場。會場上,專家組成員劉前進深深地吸了口氣,短時間消除了下路途疲勞,提出了救援建議。
這是全國發生在高速公路隧道的第二起液化天然氣槽罐車交通事故。與第一起事故不同的是:上次是在隧道口,這次在隧道1.94公里深處,處理難度較大。
隧道外,擺滿了分別來自湖南益陽、婁底、長沙、常德、安化、桃江、漣源等地的救援消防車、警車,省、市、縣三級消防官兵,湖南、湖北兩省的有關專家齊聚現場。
“先倒罐,能倒10噸倒10噸,重量減輕了,起吊時罐體承載的壓力更小,成功率更高。”現場消防專家提出處理意見。
“倒罐危險性太高,罐體經過劇烈的碰撞、摩擦,其內部結構極有可能已經受損,一旦加壓倒罐,極有可能打破平衡導致泄漏。而且,轉卸時間會偏長,液化狀態的天然氣溫度會上升,對安全不利。”接過該專家的意見,長嶺煉化劉前進等再次指出了事故處理的難點。
根據現場檢測,事故車閥門管線有輕微磨損,壓力表略有浮動,時間每往后延長一秒,危險系數便會增加一分。
經過20多小時的反復推敲討論、計算模擬,事故處理方最終接受長嶺煉化等單位專家的建議,形成罐體扶正、轉運卸料的處置方案。
現場公安、安監、交通等部門快速組織倒罐車輛和起吊設備到場增援。三一重工、中聯重科、湖南省質監局等單位30余位技術人員到場。當夜,4噸A類泡沫、300余件套堵漏、起重、支撐、偵檢、個人防護裝備器全部調集到位。
5月12日21時15分,參與方案研究的專家組成員逐字逐句核對處置方案后,鄭重地簽下了自己的名字。
5月13日8時許,長嶺煉化、三一重工、中聯重科等單位參與的救援專家,在隧道口合影簽名后,步入很有可能‘有去無回’的事故現場。
“開始固定罐體、請注意罐體氣壓變化、請報告罐體變形情況、清障車迅速入場拖離車頭、扶正操作要緩慢精準……”指揮人員發出口令。
10時16分,完成事故車固定,準備起吊;10時22分,事故車頭與車尾分離;10時58分,車頭拖離現場;11時15分,開始對罐體扶正;11時39分,罐體扶正成功;12時25分,罐體在新車頭的牽引下開始向外駛出;12時30分,罐體離開隧道,安全駛向卸載點。
14時,在消防官兵莊嚴的軍禮下,長嶺煉化及參與救援的專家完成任務離開事故現場。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