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消費者,大家關心的價格問題有很多,不僅在關心大件支出的房價,還在關心生活中的柴米油鹽醬醋茶,如果家里是有私家車的朋友那就肯定繞不開一個話題——油價。這兩年受國際形勢的影響,油價跌跌漲漲,每次漲價都不可避免地讓車主心痛好像一時之間油也成為了什么奢侈品。
也因為這樣很多人會覺得加油站的源頭企業中石油、中石化都是一個非常賺錢的公司,但事實上并不是這樣。
根據數據報告顯示,在過去的13年中,中石化的財務虧損超過了8萬億元,這樣的巨頭企業在這些看似高利潤的產業卻還是有巨額虧損,明明應該能獲得較多利潤,這些利潤都去了哪兒呢,中間還有些什么樣的故事?
今年上半年國際原油價格大跌,而國內油價還有低價價格保護機制,如果只從這方面看很難相信中石化不能盈利。但是盈利情況不能只看收入,還要看看支出。
中石化作為一個大型國企,員工眾多,在編的員工數量就高達138萬名,這還不包括臨時工和非在編員工的數量。如此龐大的人員構成,企業就要支付大筆勞動力支出,企業運營成本就提高了。如果再遇上今年這樣的疫情狀況,大家不能出門加油站幾乎沒有收入,但還是要繼續給員工發放工資,中石化的成本支出就更重了。
今年的中石化中石油情況更艱難。
首先的影響因素就是公共衛生事件,疫情期間對于成品油市場的需求并不大;另一個就是油價下降導致的差價虧損,也就是說在油價還比較高的時候購入,在購入之后全球油價下跌,售價也只能跟著下降,但是成本沒變,這部分差價帶來的虧損就是差價虧損。
其實,中石化、中石油這樣的國企在設立運營的時候考慮的就是社會責任感而不是盈利,不然連年虧損早就沒有人愿意繼續了。為了讓消費者不承擔這部分虧損帶來的成本負擔,國企就拿出了自己的利潤進行補貼,完成一個國企對于市場調控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