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表技能專家謝文奮正在檢修蠟油加氫裝置PSA吸附塔程控閥。 劉丹 攝
中新網新疆獨山子12月21日電 (劉喆 劉丹)謝文奮是中國石油獨山子石化信息網絡公司煉油儀表車間的一名高級技師、班長。1989年從獨山子煉油廠技校儀器儀表專業畢業后,他一直從事煉化裝置儀表維護工作。32年來,他始終秉持“一生專注一件事”的理想信念,憑借不怕累、不畏難、不服輸的闖勁、韌勁和干勁,努力實現著自己的“工匠夢”,解決生產難題30多項,成為中國石油系統響當當的儀表技能專家。
有一種干勁——苦不言累
32年前,他走出校門進入工作崗位。那時恰逢獨山子煉油廠二催化裝置正在建設,當看到錯綜復雜的儀表設備時,他自己完全懵了,現實徹底顛覆了自己的想象。
當一起來的同學還在宿舍適應“工作環境”時,他卻早就跟著師傅滿裝置學習去了。“腿快嘴勤”,這是所有帶過他的師傅給予的高度評價。為了能夠學到現場儀表維護的真本領,他從地基建設開始一直跟到了裝置順利開工,自己都不知道跑爛了多少雙勞保鞋。正是由于表現突出,他在工作一年后就成為了獨山子煉油廠儀表車間最年輕的班長,先后負責二催化、蒸餾、焦化等大型煉化裝置的儀表維護。
謝文奮愛動腦筋,腿腳勤快,精力特別旺盛。每天穿梭在裝置間,日均打卡步數20000+,是名副其實的“萬步達人”。就是憑借著這種干勁,一個個隱患被發現,一個個難題被破解。有時為了徹底查清儀表故障原因,時常加班到凌晨。身邊的年輕人有時都感到吃不消了,他卻依然激情滿滿、不知疲倦,班組的同事們都打趣地稱他為“鋼鐵俠”。
有一種闖勁——事不避難
今年12月,謝文奮領銜的中國石油技能人才創新基金項目——《獨山子石化一催化裝置富氣壓縮機調速系統及控制隱患項目》,順利通過各階段驗收,將技術成果轉為實際應用,攻克了生產難題,為裝置平穩運行提供了一劑“靈丹妙藥”。
如何通過技術手段讓裝置減少非循非停,這是他一直苦苦探索的問題。隨著煉化一體化的深度發展,各裝置之間的關聯度越來越高,尤其是關鍵裝置、關鍵機組不能有任何閃失。一催化裝置是獨山子石化關鍵裝置,而富氣壓縮機又是該裝置的關鍵機組。它的任何風吹草動都會像多米諾骨牌效應一樣,產生一系列連鎖反應,給企業帶來嚴重的經濟損失。
中醫云“上醫治未病,中醫治欲病,下醫治已病。”這種思想觀念同樣適用于關鍵機組的運行維護,按照“治未病”的原則,把所有的儀表設備全部監控到位,非循非停一定會得到有效遏制。利用現有的技術手段,應該能攻克這些難題。他曾大膽想象過:能不能讓關鍵機組自己“體檢”,提前預知故障呢?
“光靠人為的巡檢是發現不了已經出現的“病灶”的,只有借助技術手段,實現無人監控,分析出任何一個細微的參數變化,才能達到預知故障的目的。”他總結多年儀表維護經驗時說道。
說干就干,他牽頭立即組建攻關小組,經過大家的反復測試,最終實現了對機組儀表設備進行故障預診斷、問題分析、在線指導等功能,為機組長周期運行和預知維修提供了數據支撐,實現設備全生命周期的管理。
有一種韌勁——永不服輸
2020年末,謝文奮參加了中國石油首屆一線生產創新大賽(裝備制造專業),參賽項目《解決HydroCOM系統(往復式壓縮機氣量無級調節和監控系統)故障難題攻關》獲得團體第三名的好成績。
大賽之前,卻著實讓他犯了難。
因為這次創新大賽不分專業,面對裝備制造專業,自己好像一張白紙,需要掌握的知識實在太多。怎么辦?只有一個字,學!
專業培訓時間很短,僅短短一周時間。雖說他已是50歲的人了,但是勤學好問的那股勁兒依然能量滿滿。他調整好自己的心態,扎實地打好基礎知識,循序漸進地鞏固加深。真是應了那句話,活到老學到老。
“電腦操作是我的短板。我白天摸索著自學,晚上我讓小韓‘老師’手把手教我,我就不信這個邪。”就這樣,邊學邊練,慢慢地,他自己也能獨立勾勒出一張張裝備制造流程圖。一周時間,7個夜晚,每天僅有3小時的睡眠,年齡、精力、體力都已經不占優勢的他硬是把1000多頁的裝備制造專業書籍全部讀通吃透。在理論選拔考試中,他取得了團隊成員中的最高分,帶領著團隊從眾多的競爭對手中脫穎而出,殺進了總決賽。
近年來,他利用勞模創新工作室,為年輕員工搭建“練兵場”、“攻關站”,通過交流、實驗、培訓、授課、競賽等方式,發揮“傳、幫、帶”作用,將畢生技藝繼續傳承下去。他帶出的很多徒弟都已在不同的崗位上發光發熱。
獨山子石化信息網絡公司煉油儀表車間副主任王志芳,曾經是謝文奮的高徒,他說:“謝師傅立志當一名儀表“保健醫生”,從只有技校文化程度的普通儀表工,一步一個腳印成長為中國石油儀表技能專家。從普通到不普通,從平凡到不平凡,這些都是奮斗的結果。”
免責聲明: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及圖片,目的在于弘揚石化精神,傳遞更多石化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此我們謹向原作者和原媒體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認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