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八次的成品油調價讓許多人擔憂:國內油價究竟要上漲到什么程度?近日,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副秘書長馮世良明確表示“成品油價在年底爭取漲到8元/升,最佳理想價是10元/升?!瘪T秘書長認為,由于國內油價低于國際市場油價,為防止石油外流和彌補煉油企業虧損,成品油價理應上漲,但由于“開車的都是有錢人”,所以油價上調并沒有忽視大眾消費水平。
筆者承認,國內油價與國際市場“倒掛”確實隱含了許多矛盾,有待調和,幾大石油企業也一直借此說事,但漲價是惟一之道嗎?成品油漲價確實在一定程度上能防止石油外流和彌補企業虧損,但社會代價同樣巨大,遠不是如馮秘書長所言,沒有忽視大眾消費水平。
成品油價格上調,除了影響眾多擁有私家車家庭的所謂“有錢人”外,對普通居民的影響同樣巨大:出租車燃油成本增加要提價,城市公交要提價,居民用電因油價進成本、煤炭運費增加要提價,客運、貨運價格同樣需要漲價來彌補成本,如此等等。試問馮秘書長:這些行業的漲價,難道就沒有影響到大眾消費水平嗎?再說,開車的也不都是“有錢人”。
油價上調是今年國家資源價格改革的一個組成部分,但改革同樣需要“有理、有度、有節”。就目前而言,油價上調理由并不充分,根據在于:
一是石油作為國家戰略性物資,流動性自然要比普通貿易品弱,其進口與出口,應該受到國家的嚴格管制。難不成不給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漲價,他們就可以為所欲為地將石油大批拉到國際市場去甩賣?
二是中石油、中石化兩大集團均控制了從最上游的勘探開采到最下游的加工銷售在內的完整產業鏈,成品油價低,但其開采的原油成本更低,在成品油仍主要依靠國內原油冶煉的情況下,虧損真如其宣稱的那么嚴重嗎?再說,行業經營總是有虧有贏,三家石油巨頭2005年凈利潤近2000億元,說明其整體仍是賺的。
油價與國際接軌是大勢所趨,特別是在今年年底成品油批發權對內資和外資開放后,國際油價沖擊將更大。要化解這一沖擊,靠單純漲價以縮小油價“倒掛”并不能解決矛盾,因為這只是解決了資源價格偏低的問題,而并沒有改變國內要素價格,尤其是勞動力價格更低這一事實。這種狀況只會造成兩種后果:一是居民經濟承受能力愈來愈弱,二是勞動力對資本的依附性愈來愈強。
所以,以成品油價格上調為代表的資源產品價格改革,應跳出單純漲價這一誤區。對這些涉及國民經濟命脈的戰略性資源來說,加強出口管制和供給管制要比價格管制更重要,而這恰恰是我們一直忽略的地方。相信只要政府能跳出價格抓石油的進出口和供給,前些年幾大石油企業去國際市場倒賣國內原油的情況就不會發生,國內頻現的“油荒”也同樣不會發生。
?。瓉碓矗褐袊嗄陥?牛艷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