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原料:需求減少調整在所難免
我國塑料原料對進口市場有著很大的依存度,而塑料制品卻大量出口,人民幣匯率改革與出口退稅調整對塑料市場上游原料生產企業、中間貿易商及終端用戶企業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響。短期而言,塑料制品企業出口將面臨一定壓力,特別是珠三角地區以出口為主的塑料加工企業受沖擊較大,由于經營成本高而造成訂單大幅減少,對塑料原料的需求量亦大幅下降,塑料行業將面臨一場新的革命。
從上游原料市場看,人民幣匯率改革對以進口原料為主的現貨市場影響較大。素有“北有余姚,南有樟木頭”之稱的樟木頭塑料原料市場是華南地區成立最早的塑料原料市場。樟木頭市場負責人蔡先光告訴記者,該市場年銷售量超過300萬噸,進口原料占比為60%,人民幣匯率改革對這個傳統的現貨市場,特別是進口原料依存度較高的塑料原料市場帶來了很大的影響。
記者在汕頭奇亨貿易公司調查中發現,塑料原料貿易商的利潤非常低,而匯率的變動一直是影響進口塑料原料盈利的主要因素。多數貿易商目前樂于以美元結算訂購遠期期貨,賭人民幣的進一步升值,這助長了行業內的炒作之風,也埋下了極大的經營風險。
國內塑料原料生產企業目前采取的出廠報價政策以成本和庫存壓力為考量,通過減產或停產控制原料的供應量,從而控制著價格,貿易商處于被動的局面。而匯改之后,很多塑料原料貿易商認為人民幣存在升值預期,直接導致進口原料猛增,反過來也對國產原料造成一定的沖擊。迫于銷售的壓力,今年上半年的國產原料價格下降幅度很大,部分產品回落了40%,銷售不暢。目前樟木頭國產料的貿易商均處于虧損狀態。華南地區專業提供原料倉儲服務的深圳普拉司倉貯公司林生表示,該公司目前位于樟木頭市場的倉庫總庫存依然偏高,受需求減少影響,日均吞吐量較2009年同期減少1000噸左右。全文
有機化學品:影響難免沖擊不大
數據顯示,有機化學品進出口貿易目前尚未受到出口退稅取消和匯率改革的影響。中國石化聯合會信息與市場部主任趙志平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未來影響不可避免,但沖擊不會太強烈,且影響的初步顯現至少要到第四季度。
據中國石化聯合會統計,1~6月份,有機化學品進出口總額296億美元,同比增長40%,逆差54億美元,同比增長51%。其中,進口175.5億美元,同比增加41.8%,進口總量達1493.3萬噸,同比下降9.6%;出口創匯120億美元,同比增加37.7%,出口數量達431萬噸,同比增加36.7%。
在大宗產品出口方面,苯類產品出口量有所增加,這主要是由于國內千萬噸級煉油項目增加,副產品相應增加,因此出口必然見長;原來進口量較大的甲苯、二甲苯開始有所下降,草酸、賴氨酸等氨基酸類產品出口逐漸增加,估計以后進口量會有所減少,表明我國有機化學品的進出口結構正悄然發生變化,精細化學品出口增加,正朝著精細化、技術附加值高的方向發展。
從統計數據來看,我國有機化學品進出口形勢整體不錯,目前并沒有受到人民幣匯率變動和出口退稅取消的影響。一方面,匯率改革剛剛執行,影響尚未顯現;另一方面,在取消出口退稅的400多種產品中,化工相關產品多達200多種,但農藥、橡膠、含氟化學品等占了近80%,有機化學品所占比例很小,因此所受直接影響很小,即使有影響,估計也要等到第四季度才能顯現。全文
染料:提升品質化解潛在影響
作為傳統的出口行業,我國染料工業前些年的出口創匯基本保持穩步增長的態勢,但2009年出現了罕見的負增長。今年上半年,染料和有機顏料的出口量與創匯額同比和環比均有所增長,但遞增的速度比較緩慢。業內人士指出,人民幣匯率波動對出口退稅早已歸零的我國染料產品出口沖擊眼下尚不明顯,但后續的潛在影響卻也不容忽視。
據中國染料工業協會秘書長田利明介紹,上半年,染料產品出口13.8萬噸,同比增加29.2%;出口創匯5.9億美元,同比增加42.6%;有機顏料出口7.7萬噸,同比增加47.4%;出口創匯近5億美元,同比增加56.3%。染料產品的出口退稅率于2007年7月1日被調整為零,再加上國際金融危機的侵襲,出口在2009年遭遇了困境。從上半年的表現來看,去年的萎縮局面已有所改觀。
記者采訪的多位業內人士認為,人民幣匯率變化對我國染料行業將產生雙重影響:一方面,以美元標價的原材料價格將會下滑,有助于降低生產成本;另一方面,會導致出口產品的價格提升,從而削弱競爭力。總體而言,成本降低的因素不夠有力,價格提升的因素卻影響深遠。
江蘇德美科化工有限公司總經理王曉軍稱,人民幣匯率改革對染料出口短期內的影響不是太大,因為許多染料企業的出口合同都是以人民幣結算,從而有效地規避了升值的風險。但對以美元等外幣來結算的出口企業而言,則難免會遭受一定的損失。另外,由于西方國家尚未完全走出金融危機的陰影,一些下游企業壓縮的產能沒有充分釋放,使我國染料企業的出口受到影響。全文
無機鹽:出口環境惡化臨危擇變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無機鹽產品生產國、消費國、出口國,但今年以來,對無機鹽行業出口不利的消息接踵而至:3月,美國商務部對我國的部分磷酸鹽產品做出了初裁決定,征收109%的反補貼關稅;5月,印度對原產于中國的****磷酸鈉做出反傾銷初裁,對不同企業征收從0.294~0.671美元/千克不等的關稅;自7月15日起,我國將取消部分化工產品出口退稅,涉及眾多無機鹽產品;而匯率變化更是給無機鹽行業出口帶來較大不確定性因素。在這樣的環境下,無機鹽行業應臨危擇變,調整產品出口策略,向精細化、專業化方向發展。
據中國石化聯合會統計,上半年無機鹽進口量428.1萬噸,同比下降15.9%;進口金額為436.3億美元,上升60%。無機鹽出口量為775.4萬噸,增長11.2%;出口金額為51.9億美元,增長52.7%。
中國石化聯合會信息與市場部主任趙志平介紹說,在出口產品中,磷化工、氟化工產品居多,但是產品種類多、量小,比較分散,氟化物等加工產品代替以前的礦石等資源型產品進行出口。對此現象,趙志平分析,這些變化是行業轉變經濟增長方式,進行結構調整的結果。
中國無機鹽工業協會會長葉海廷認為,無機鹽行業上半年出口形勢總體還不錯,但對于各個無機鹽行業的出口企業來說,可謂是幾家歡樂幾家愁。上半年,甕福國貿公司進出口貿易總額為2.91億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長39%。其中,磷復肥、磷化工產品出口量增長超過30%。 而南風進出口公司今年上半年出口金額為2000多萬美元, 主要出口產品有元明粉、硫化堿、硫氫化鈉、氯化鋇、硫酸鋇等,同比呈現下降態勢。全文
輪胎:利潤縮水出口增速回落
今年上半年,中國輪胎出口增勢迅猛,共出口汽車輪胎8667.9萬條,同比增長30%;出口交貨值39.68億美元,同比增長37.8%。其中,出口歐美市場汽車輪胎4418.7萬條,占出口份額的51%。6月份啟動的人民幣匯改,將怎樣影響下半年的輪胎出口走勢?歐元貶值對我國輪胎出口影響會否加劇?記者為此采訪了部分業內人士。業界認為,總體看來,雖然出口退稅取消不涉及橡膠輪胎,但匯率變化肯定會影響輪胎企業的效益,下半年輪胎出口增速將出現回落。
“人民幣匯率波動,對輪胎企業效益肯定有影響,但影響究竟有多大,目前還說不好。因為它是波動、緩慢上升的,不太好具體測算。”廣州華南橡膠輪胎有限公司總經理鄒勇智說。中國橡膠工業協會輪胎分會秘書長蔡為民表示,從靜態數據分析,初步測算如果人民幣升值2%~5%,輪胎出口將無利潤。據中橡協輪胎分會統計,43家主要輪胎企業上半年利潤下降了9.4%,尤其是5月份利潤環比下降了22.7%。
杭州中策橡膠有限公司董事長沈金榮表示,人民幣升值肯定會使輪胎總體成本上升,但同時原材料的進口成本也會下降。比如我國天然膠75%以上依賴進口,進口合成膠的比例也在40%以上,進口成本的下降可以部分抵消出口成本的上升,至少可以抵消1/3,好的企業可以達到50%。他認為,企業不應僅僅盯住人民幣與美元和歐元的匯率變化,還應該注意人民幣與印度、越南、韓國等國家貨幣的匯率變化,因為中國的競爭力與這些國家相接近,他們可以成為我國輪胎出口的替代國。“與歐美國家相比,中國輪胎在性價比方面優勢明顯,這種差距不是人民幣升值幾個點就能消除的,所以我們更應該關注與相接近國家的競爭。雖然我們也有輪胎出口到這些國家,但是量沒有歐美國家那么大。”全文
農藥:“水深火熱”中謀轉變
近期,與農藥行業相關的決策頻頻出臺。在6月19日央行宣布重啟匯改后,8月5日,中國外匯交易中心公布的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報6.7783,較6月21日中國人民銀行重啟匯改后的首個交易日小幅升值近0.7%。同時,包括草甘膦等多個農藥品種于7月15日開始取消出口退稅。近日業內多位人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這兩大決策雖然會對農藥出口形成一定的制約,但長期來說,有利于國內農藥行業的進步與發展。
今年以來,國內農藥市場受異常氣候延誤農時、病蟲發生較輕和國外大公司產品擠壓等諸多因素影響,市場極其低迷。很多企業把希望寄托于國際市場,但國際市場也不樂觀,美國、阿根廷、巴西嚴重干旱,拉美和歐盟各國氣候炎熱種植季節推遲。數據顯示,最近幾個月的高溫已使2010年成為全球自1880年有記錄以來最熱的一年,與高溫如影相隨的暴風雨將亞洲許多國家浸泡在洪水之中,這些地區又是我國農藥傳統上的出口目的地。
業內人士認為,2009年初的農藥出口價格處于高位,拉高了2009年全年的出口平均價格,而今年以來一直延續著2009年下半年的價格,所以出口金額不會有太大的提高。據了解,作為大宗的農藥出口品種—吡蟲啉,部分企業現在每出口1噸原藥就損失近1000元;另一種殺菌劑產品—苯醚甲環唑,目前則是有價無市。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