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前,文安街道上不僅有林立的各式再生塑料廣告牌,還有隨處可見的運送廢舊塑料的貨車。
街道上林立著大大小小的各式再生塑料廣告牌——這是兩年前,本報CCIN記者在探訪有“廢舊塑料再生王國”之稱的河北文安縣時看到的情景。而兩年后的8月12日,CCIN記者再次來到這里時看到,大大小小街道上雖然廣告牌還在,但周邊家庭小作坊都寂靜一片,已聽不見機器轟鳴聲。這里的廢舊塑料再生產業正在經歷一場被當地廢舊塑料回收加工企業稱為“史上最嚴厲的”整頓。當地數以千計的廢舊塑料再生商戶面臨被關閉的命運。
整頓就是拆機器
按說,對一個并不規范的產業進行整頓,這是政府很好的業績,沒有什么見不得人的。但是,CCIN記者在整個采訪過程中發現,政府有關部門對此事卻是諱莫如深。
出發前,CCIN記者與文安縣此次廢舊塑料產業整頓有關的幾個部門的負責人進行了聯系。包括文安縣委宣傳部、縣發改局、縣環保局在內的幾乎所有政府部門的人都不配合。不是不接電話,就是直接拒絕接受采訪。
12日下午,CCIN記者直接來到文安縣委縣政府。接待我們的是縣委宣傳部外宣辦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負責人。他首先申明,領導們都出去了,他只負責接待。
這位負責人只告訴CCIN記者,文安縣此次對廢舊塑料回收行業的整頓,是從7月15日開始的。至于此次整頓采取一些什么措拖、這個產業每年的產值是多少、上交的利稅是多少、帶動的就業是多少,他是一問三不知。
在隨后的采訪中,這位負責人表示,現在的整頓就是拆機器。
CCIN記者在名為“中國文安”的文安縣政府網站上查到,7月以來,在政府的要求下,文安縣廢舊塑料回收企業最多的幾個鄉鎮都在全力推進這一整頓。
當地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從業者告訴CCIN記者,縣里本來要求所有的廢舊塑料生產企業在7月22日前關閉,到時不關的予以停電。“現在這個期限往后推了。”
街道上的廢舊塑料再生廣告牌雖然還在,但已不見兩年前車水馬龍的貨車。
村民打起了麻將
8月12日下午,CCIN記者來到文安縣趙各莊鎮。根據資料,這里共有1200多家廢舊塑料清洗經營戶,占到文安縣的50%。
在趙各莊鎮鎮政府大門口,首先映入CCIN記者眼簾的,是“全黨動員,全民動手,規范廢舊塑料清洗行業”的大標語。
在鎮政府辦公室,一個工作人員告訴CCIN記者,鎮領導都下到村里,現場督促拆機子去了。據這位工作人員介紹,到目前為止,全鎮1500臺機器拆了1000臺左右,2/3的機器都拆了,還有1/3沒拆,還在繼續拆。
從趙各莊鎮鎮政府出來,CCIN記者走進趙各莊鎮的街道。雖然各種廢舊塑料原料出售的小廣告依然讓人眼花繚亂,標著出售聚丙烯、丙烯腈、聚氯乙烯等各種塑料原料的產品簡稱以及聯系方式,但周邊家庭小作坊都寂靜一片。在趙各莊鎮最早從事廢舊塑料清洗的趙郭村以及鄰近的李各莊等地,往日堆集如山的廢舊塑料垃圾多已不見蹤影。透過各家各戶敞開的院門,可見未經清洗加工的廢舊塑料被成堆打包,整整齊齊碼在院內。不少賦閑的村民在家里打起了麻將。
“如果繼續生產,一旦發現將被罰款2萬~20萬元。”趙各莊鎮一村民稱,由于運進廢舊塑料原料的主要路口已被當地公安部門阻斷,現在文安縣幾乎所有從事廢舊塑料生產的經營戶都已停產。
在趙各莊鎮李各莊村一家塑料清洗小作坊里,CCIN記者看到了已被拆掉的清洗設備。該廠老板娘告訴CCIN記者,他們這里家家戶戶都是搞廢舊塑料的。現在他們的粉碎機都拆了,不進原料了。她指著一旁的機器說:“我們這個村的塑料清洗廠設備都拆完了。我們家產業鏈還是挺完整的,粉碎機、洗料機、甩干機、注塑機(拉絲機)都有,我們是把原料粉碎以后甩干,甩干以后就注塑。現在全拆了。”CCIN記者問她,這個整頓政策好不好、拆了設備她家經濟上有多大損失,她望了望四周,不敢說。
問她廠子叫什么名字,她搖了搖頭。問到老板姓什么,她笑而不答。“別問了,我也不敢說。”說完這話,她就進屋了。
而據文安縣一家塑料制品廠廠長馬老板說,政府拆機器,不白給你拆,是要你付錢的。“我們這里現在禁止北京等地的廢舊塑料運輸車進入。前幾天有一輛大貨車運了一車原料進來,就被公安逮住罰了4萬元。”馬老板說。
從李各莊出來,CCIN記者乘車來到去年本報曾報道過的趙各莊鎮尹村。因為相關部門強力對廢舊塑料市場進行整頓,尹村的馬路上已不見了當年CCIN記者報道的那些滿載原料的貨車。進到村委會辦公室,CCIN記者想采訪一下村委會主任,但打了幾次電話都無人接。村民們說可能是聽說CCIN記者來了避而不見。
企業對未來很茫然
企業關了,設備拉走了。文安縣這個曾經紅及一時的產業未來該如何發展呢?
在尹村,CCIN記者見到了一位做廢舊塑料好多年的薛姓村民。這位村民毫不隱瞞自己的怨言:“我們這里的廠子都干了20多年,收入大戶每年收入能達到400萬~500萬元,一般的小廠也有幾十萬元。把我們都關了,以后我們怎么辦?”
“我們不反對整頓,但不能說光關了我們就不管了,總得給我們這些做了20多年廢舊塑料再生生意的人一個活路吧?”文安縣廢舊塑料產業發祥地趙各莊鎮一家廢舊塑料清洗廠的老板這樣告訴CCIN記者。
CCIN記者采訪的幾乎所有的廢舊塑料從業者對整頓以后這個產業該怎么發展都心里沒有底。
“現在要我們把機器都拆了,不讓干了。政府說如果要繼續生產要進東都產業園,又說可以幫扶轉產。可究竟怎么幫,政府也不給個說法。”大留鎮一位劉姓老板這樣對CCIN記者說。他所說的東都產業園就是文安縣政府前幾年招商引資建設的一個產業園。按照縣政府的規劃,這個園區建成投產后可形成年處理廢舊塑料22.5萬噸的生產能力。但建成后卻基本處于閑置狀態,入園的廢舊塑料企業很少。
劉老板給CCIN記者算了一筆賬,以東都產業園1畝地的價格15萬~20萬元計算,再加上蓋廠房圍墻,沒有三四十萬元的投資根本進不去,而當地有這一能力的商戶實屬鳳毛麟角。
“我們不反對治理污染,但最好能盡快有個清晰的產業整體規劃,以及具體的幫扶辦法。不能就此關掉這個產業吧?”劉老板說。而更多的經營戶則在觀望和等待。
對于未來的發展,主持整頓的政府并沒有什么明確的打算。
文安縣委宣傳部一位副部長曾對媒體坦陳,目前對廢舊塑料產業的清理整頓尚處于宣傳發動階段,僅號召違規經營戶自拆機器整改,但涉及整個行業去向的具體細則尚未出臺。比如究竟哪些企業可以進工業園區,哪些企業要關停,都還沒有詳細的規定。
在CCIN記者的追問下,文安縣委宣傳部外宣辦那位負責人含糊地說,那些在整頓中停產了的企業以后還能不能干,還有這個產業的相關幫扶辦法目前正在制定相關的政策,可能這幾天會出臺。但這個政策包括什么內容,這位負責人不愿提供。
文安縣的官方資料顯示,當地廢舊塑料加工產業已涉及16個鄉鎮、管區,101個行政村,從業人員近10萬人,30個密集村幾乎家家都在從事再生塑料的加工。文安縣政府的網站在介紹文安當地的經濟時是這樣說的,“產業發展呈多元化態勢,聚集形成了人造板及建筑建材、機床交易、電線電纜、塑料化工、鋼鐵軋延、地毯紡織6大主導產業”。其中的數據顯示,2005年時塑料化工行業是當地稅收第三大產業。
但外宣辦那位負責人否認廢舊塑料產業是縣里的支柱產業。他說:“廢舊塑料利用還真不是我們縣的支柱產業。你想想,一個個小作坊,能創造多大的經濟效益?就是把他們全砍了,對文安縣的經濟也毫無影響。”
一家小作坊里已停產的拉絲機。 (圖片由本報記者徐紅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