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化學品需求今年稍降
歐洲化學工業協會會長休伯特·曼得里近日指出,今年歐洲地區化學品的需求量與2011年相比稍有下降,因歐盟整體商業氛圍持續疲軟,歐盟各成員國執行緊縮的財政政策,導致企業訂單減少,同時也使企業庫存只能維持在一個較低的水平。
基于此,CEFIC作出今年歐洲化學品產量將停止增長的預期,不過還不是負增長。
值得注意的是,這個預期是CEFIC基于較為樂觀的假設狀態下做出的。在得出這一結論時,CEFIC假定,歐洲相關政府的債務問題及銀行的疲弱表現不會在歐盟成員國蔓延;它還假定美國和中國這兩個歐洲公司主要的出口市場未來經濟仍將較強勁地增長。
就在今年的第一季度末,歐洲和美國的化工公司掌門人曾預計今年下半年化學品的需求將轉強,但至少到目前,轉強的跡象尚未出現。美國化工理事會(ACC)首席經濟師凱文·斯威夫特稱,美國近期的經濟指標好壞混雜;商業存貨量雖然上升了,但5月份的整體工業產量卻下降了,這也是過去3個月內的第二次下降。
“零售銷售額指標也讓人很失望。這說明經濟回升緩慢,同時也表明目前消費者普遍害怕失去工作,他們對股票市場的回報同樣沒有信心,還擔心發生新一輪的信貸危機。”斯威夫特補充說。
CEFIC高層休伯特·曼得里和斯威夫特均認為,如果各國的經濟政策能夠有益于提升商業信心的話,制造業將隨之走強。此外,他們還期望各國央行能夠采取更進一步的刺激政策。
歐洲化工巨頭寄望中國市場
盡管歐洲經濟形勢仍是一片迷霧,中國經濟也存在放緩跡象,但歐洲化工巨頭們對中國市場尚未失去信心。
近日,世界最大的涂料公司阿克蘇諾貝爾全球總裁唐博納在剛剛履新不久后就首次訪華,充分顯現了對中國市場的重視。
“我們的確感受到了經濟放緩的跡象,因為經濟放緩首先就會體現在住宅市場,而涂料公司作為住宅的供應商很快就能感覺到,包括特殊化學品和涂料都有放緩趨勢。事實上,除了中國,其他金磚四國都有類似情況。”唐博納在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說。
但他話鋒一轉,隨后表示,堅信中國市場會重新恢復增長,“從銷售額來看,中國已經是我們在全球的第二大市場,公司在華投資已超過10億歐元。中國對我們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我們對中國市場也會特別關注,在本地繼續投資的決定也不會改變。”
在談到如何應對經濟下行的問題時,他指出,必須讓產品更接近客戶,培養高素質的本土團隊,繼續提供高品質的產品。
記者另從上周舉行的“巴斯夫小小化學家”開幕式上獲悉,巴斯夫這家全球化工行業老大去年在大中華區的銷售額已突破65億歐元,而備受外界關注的重慶MDI(二苯基甲烷二異氰酸酯)項目進展順利。這也打消了之前坊間的一些傳聞和疑慮。
被譽為全球最大、但同時也曾引發過輿論爭議的這一MDI項目將主要生產用于聚氨酯泡沫的核心原料,計劃于2014年開始運行。
與此同時,巴斯夫仍在升級改進污水處理設施,推動生產規模進一步擴大。此外,其在南京合資企業揚巴公司的擴建項目二期工程也于日前正式竣工,加上去年整合揚子石化—巴斯夫苯乙烯公司,揚巴公司的累計投資已高達45億美元。
另一家來自德國的化工巨頭拜耳集團旗下拜耳材料科技公司同樣打算將新的投資重點轉移至中國。拜耳集團總裁戴克斯(MarijnDekkers)近日表示,拜耳材料科技在世界各地子公司的平均能源成本達到了營業額的6%,德國本土更高。對這樣的能源密集型化工企業而言,德國已魅力不再。為保持其競爭優勢,公司必須將生產轉向能源成本較低的國家,中國是很好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