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蟄伏已久的光伏行業而言,機會,是跌出來的。
上周五,在美上市的中概股中光伏板塊風雨飄搖,一路下挫。賽維LDK、晶澳太陽能、英利綠色能源、天合光能、昱輝陽光、尚德電力等行業龍頭跌幅度在3%至6%之間。
但就在光伏行業經歷了一年多下坡路之際,也傳出海外企業看好中國市場的聲音,以及一些行業巨頭接近并購的消息。這不得不令人重新正視下跌中的機會。
日本松下電器近日宣稱,正計劃將太陽能光伏電池投放到中國光伏市場。索尼、三星等家電企業也紛紛發布了相似的投資計劃。
“未來消費電子業務在整體業務中的占比會有所下降。”在收購三洋電機之后,松下在華業務轉型的最新動作曝光——充分發揮三洋在太陽能和鋰電池領域的優勢,逐步擴大綠色產品在銷售中的占比,預估到2018年實現30%的銷售占比目標,并盡快將太陽能光伏電池投放到中國光伏市場。
日前有海外媒體分析認為,光伏行業可能在年底前出現反彈,而眼下這些龍頭企業的估值又十分低廉,或已跌出機會。
有數據顯示,今年全球在該行業的投入仍將穩步增長。美國今年一季度裝機突破506兆瓦,創下傳統一季度淡季的階段新高。
同時,顧忌重啟核能源的各方阻力,日本未來對發展光伏的投入增長也毋庸置疑。日前,日本正式實施可再生能源收購制度,要求電力公司在規定年限內,按照政府規定的價格,向利用太陽能、風能和地熱能等發電的企業收購電力。根據日本政府規定,太陽能發電收購價為42日元/度。
另外,沙特也是個大的增長點,該國最首要的優勢就是資金充沛,預計到2032年的裝機總量將達到41吉瓦。
在中國,由政府主導的“金太陽”示范工程明年有望擴容,在今年總規模超1.7吉瓦的基礎上,再增加1.2吉瓦。
具體到A股市場,部分機構認為,未來需重點關注國家產業政策、光伏電場建設、光伏組件國產化的機會。長期看好全球光伏市場健康發展趨勢,維持行業“推薦”投資評級。低估值和市場出現更多企穩信號可能催生中國太陽能行業在年底前出現并購或私有化的浪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