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帕斯(SouthPars)情況很復雜,絕不是簡單地一個退出與否的事情。”7月31日,中石油集團負責戰略規劃的一高層人士表示。
此前一天,路透社報道稱,中石油已退出伊朗南帕斯氣田開發項目,退出原因為伊方指責中石油一直推遲對該項目的開發。
南帕斯天然氣田,這個在石油圈里被稱為“難PASS”的巨型天然氣項目,已成為中國油企,甚至全球油企最為糾結的“肥肉”——2009年中石油與伊朗石油部簽署47億美元合同,成為南帕斯第11階段的作業者,然而“由于目前伊朗的政治環境及氣田周邊的境況”,中石油的項目推進較此前的計劃大為落后,并招致伊方不滿。
在中石油之前,第11階段前一個作業者道達爾同樣是由于伊朗內外環境都不佳才不得不放棄這個項目。
“那里確實有豐富的天然氣資源,儲量在20萬億立方米以上,比現在外界傳言的儲量還高很多,但所有到那里投資的企業都不得不放緩,甚至放棄投資計劃,這種遭遇不僅僅是我們。”上述中石油人士說。
“難PASS”
“目前還不能說我們已撤出南帕斯項目。”上述中石油人士表示。
南帕斯天然氣田是目前已發現的全球第一大氣田。它位于波斯灣東南角,跨伊朗和卡塔爾兩國,總面積大約9700平方公里,其中北部3700平方公里位于伊朗水域內,被稱為南帕斯氣田;其余南部6000平方公里位于卡塔爾水域內,被稱為北方氣田。
據他透露,第11階段的股東包括中石油、伊朗國家石油公司和馬來西亞國家石油公司,其中中石油是該項目的作業者。根據最初的規劃,中石油承諾2009年起每年購買這一天然氣項目400萬噸LNG,為期25-30年;同時可獲得SP11區塊服務合同25%的權益和LNG液化廠項目12.5%權益。
然而,2009年開始美伊矛盾升級,埃及和利比亞政局更迭后,奧巴馬政府更是對伊朗現政權采取了“禁運”、“禁保”等多種措施,這直接導致包括中石油在內的所有在伊投資的外國油企不得不謹慎投資。
“此外,由于兩伊戰爭、海灣戰爭等的創傷,伊朗的雷場還有很多,在當地的施工人員生命安全、物資運輸條件等都無法得到保障,投資延緩很正常。”上述中石油人士說:“然而伊政府卻期望項目能夠立刻產氣、出口,雙方的自然會有爭執。”
此前,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信息與市場部副主任王子敏也表示,安全是當前中資企業在海外項目所面臨的首要問題。
伊朗邁赫爾通訊社(MehrNewsAgency)援引伊朗石油部的信息稱,中石油甚至都沒開始進行平整土地、圈圍墻等初步工作。對此說法,上述中石油人士未作回應。
2011年伊方就曾警告中石油:“若繼續拖延項目推進,伊朗自己的石油公司將替代中石油進場作業。”但是有知情者透露,伊方并沒有相應的技術實力,他們更希望通過警告等方式促進項目的推進。
“我們已經派人與伊方進行交涉了,現場的實際情況不是他們催促就能夠加快項目進度的。”上述中石油人士稱。
伊朗項目困局
在過去5年中,中國油企在伊朗先投資、再退出的“噩夢”已遭遇多次。
2008年,中海油與伊朗石油部簽署了金額高達160億美元的大型天然氣及下游投資項目合同。根據當時的規劃,中海油將斥資50億美元開發伊朗北帕斯項目(石油圈內稱為“被PASS”項目),再投入110億美元建設包括LNG液化在內的下游產能,并期望這個項目能夠成為中海油在國內多個LNG項目的主力氣源。
據了解,這個項目在當時的中海油,被稱為“一號工程”,李寧、王家祥等中海油精英都被派到北帕斯項目組擔任過總經理。
然而由于美方的壓力,2010年中海油暫緩(另一說是撤銷)了北帕斯項目的推進,一大批骨干都被撤回了國內,并因熟悉天然氣產業,而被迅速安排在中海氣電集團,李寧、王家祥先后出任氣電集團總經理職務。
有中石化協會官員認為,中國企業在海外實施項目時應統籌考慮,“不能簡單因為資源等單純因素就盲目投資,否則會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近年來,這種失敗的案例已經有不少。”
事實上,在伊朗遭遇“中石油糾結”的外國油企還有很多,第11階段前一個作業者道達爾同樣是由于伊朗內外環境都不佳才不得不放棄這個項目的。
“更悲劇的是日本國際石油開發公司,它已放棄了阿扎德甘油田,那是日本近10年來獲得的、唯一的大型石油項目。對于石油依存度高達90%的日本來說,這是天大的損失。”上述知情者感慨道。
據他透露,阿扎德干油田是世界上石油儲量最大的油田之一,也是伊朗近30年來發現的最大油田,其儲量高達42億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