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西氣東輸三線西段工程一標段防腐補口施工主體完工,質量合格率為100%。至此,由管道局防腐公司研發的液體聚氨酯補口技術實現規模應用并取得初步成果。
西三線是繼西氣東輸一線、二線之后,黨中央、國務院決策建設的又一條陸上能源大動脈,與境外同步建設的中亞管道C線相連,主氣源來自中亞國家,國內塔里木盆地增產氣和新疆煤制氣為補充氣源。如何建設安全優質的百年工程,是對西三線建設者提出的嚴峻考驗。管端補口質量事關管道安全運營與使用壽命。探索具有操作方便、質量穩定、檢測便捷的新型補口技術成為業界共識。
西三線工程一大亮點就是實現“技術設備國產化”目標。這項工程作為長輸管道關鍵設備國產化的依托工程,將在建設中優先采用我國企業自主研發的設備和材料。
經過4年的調研和潛心研究,管道局防腐公司自主研發了液體聚氨酯補口技術,填補了我國管道建設在這一領域的空白,并形成技術秘密一項,獲得國家專利一項。這項技術采用的是現代無溶劑液體聚氨酯高性能涂料,使用雙組分精確比例混合高壓無氣噴涂泵,將涂料在加熱狀態下以自動旋轉噴涂方式進行補口操作。
2011年,防腐公司在新疆輪南進行試驗時,克服了傳統補口技術人為因素影響質量、檢測方式復雜低效等困難,獲得成功。這項技術是管道防腐補口作業的一項成熟的先進技術,是今后補口行業的應用趨勢,使用設備和涂料均已實現國產化。集團公司、管道局在總結防腐公司輪南試驗段應用液體聚氨酯補口技術成功經驗的基礎上,結合管道防腐專家的論證,決定在西三線西段工程中規模應用液體聚氨酯補口技術。
今年4月,防腐公司在接到西三線西段工程一、二、三標段400公里液體聚氨酯補口施工任務后,經過兩個多月時間準備,加工生產了15臺套移動施工設備;成立補口項目部,從各防腐廠調集精兵強將,組成6個機組,系統培訓參建人員。
6月23日,防腐公司裝備一新的3個機組首先進駐新疆西三線西段一標段進行補口試驗作業。工程開工以來,防腐公司充分發揮新技術優勢,精心部署;各機組密切合作,嚴格按照技術方案施工,規范施工管理,確保安全作業。新技術一經應用,便顯現出安全、優質、快捷、環保的優勢。施工員工在西三線西段一、二、三標段共完成液體聚氨酯補口8131道。業主、監理、EPC項目部質量聯合檢測的結果顯示,質量合格率為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