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國內知名的高端白酒品牌酒鬼酒被媒體曝光,其內含的塑化劑含量竟然超標高達260%,這是媒體將酒鬼酒送第三方檢測得出的答案。由此引發軒然大波,不僅將諸多知名的白酒企業推到了輿論的風口浪尖上面,同時也使塑化劑再次面臨巨大的輿論壓力。 (網絡供圖)
最近一周,酒鬼酒塑化劑超標事件持續發酵,在社會上引起了軒然大波。這一事件不僅將諸多知名的白酒企業推到了輿論的風口浪尖,同時也使塑化劑再次面臨巨大的輿論壓力。10年來,塑化劑已經不是第一次如此尷尬地面對媒體和廣大消費者了,2003年的PVC保鮮膜風波,2011年的臺灣塑化劑事件以及方便面含有塑化劑等食品安全問題接二連三地發生,我們不禁要問,一個普通的塑料助劑,為何屢屢成為媒體關注的焦點話題?化工行業業內人士是怎樣看待這一事件的,他們對塑化劑的安全與否持有什么樣的觀點,對于如何來滿足市場需求的同時又要保證食品安全,他們又提出了怎樣的建議呢?
連日來,媒體報道,酒鬼酒塑化劑超標260%。對于白酒中為何含有塑化劑,專家認為,白酒塑化劑有可能是塑料瓶蓋惹的禍。圖為11月25日,寧波超市剛擺上貨架的白酒。(寧梅 攝)
來源或為生產包裝用器皿
聽說記者正在對白酒中塑化劑的事件進行采訪,江蘇雷蒙化工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周永芳打來電話,談了自己的看法。“與去年臺灣的塑化劑事件不同,白酒中檢出的塑化劑應該不是人為故意添加,最大的可能就是在白酒的生產和儲存過程中,由白酒直接接觸到的PVC容器或工具中帶入的,主要來源可能是接觸到含有塑化劑的塑料薄膜和使用了PVC瓶蓋或PVC密封墊等。”
中國塑料加工工業協會塑料助劑專委會的兩位副理事長龔瀏澄與陳宇也表達了同樣的觀點。本周一湖南酒鬼酒股份有限公司負責人也在媒體上公開表示,塑化劑最大可能來源于白酒自動包裝線上鏈接用的塑料管和包裝用塑料瓶塞。這證實了業內專家的推測。
記者了解到,所謂的塑化劑其實是化工行業通常所說的增塑劑,塑化劑是我國臺灣地區對于增塑劑的一種叫法。增塑劑廣泛用于PVC等高分子材料中,主要用來降低材料的玻璃化溫度,增強柔韌性、耐寒性和光穩定性。我國增塑劑每年的消費量達300多萬噸。增塑劑可以分為八大類上百個品種,其中鄰苯二甲酸酯類是用量最大一類,占增塑劑總產量的80%以上。由于在PVC塑料制品中大量使用,鄰苯二甲酸酯類增塑劑的安全性也一直為國際社會所關注,我國這幾次與增塑劑有關的食品安全事件也都集中在此類品種上。
但食品安全問題屢屢涉“塑”,也讓一些人對塑料食品包裝提出了質疑,甚至有人提出要將白酒生產和包裝中用到的塑料制品全部用不銹鋼制品來替代,股市上不銹鋼器皿概念股的股價也因此而狂飆。
對此,業內專家表示,一刀切式的禁用塑料包裝材料其實是不科學的,眾多的塑料品種中除了PVC,像PP、PE和PET等是不需要添加增塑劑的。即便是PVC制品,我國對其中添加鄰苯二甲酸酯類增塑劑也有十分明確的規定:《食品容器、包裝材料用添加劑使用衛生標準》(GB9685-2008)就對增塑劑的品種及其使用限量、遷移限量做了明確規定。在臺灣塑化劑事件暴發后,2011年6月1日我國衛生部發布了《關于公布食品中可能違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質和易濫用的食品添加劑名單的公告》,明確指出包括鄰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EHP)、鄰苯二甲酸二丁酯(DBP)、鄰苯二甲酸二異丁酯(DIBP)在內的17種增塑劑不得作為食品添加劑使用。
陳宇提供給記者的一份材料中詳細列出了中國、歐盟和美國食品接觸材料中鄰苯二甲酸酯類增塑劑限量對比。在這份列表中記者看到,DBP、DEHP、鄰苯二甲酸二異壬酯(DINP)、鄰苯二甲酸二異癸酯(DIDP)等增塑劑遷移限量指標中國都采用了與歐盟相同的指標,分別是0.3毫克/千克、1.5毫克/千克、9.0毫克/千克、9.0毫克/千克。由此可見,我國對于增塑劑的管理規定還是很嚴格的。
政策引導和監管不可或缺
蔣平平認為,在行業的環保化發展之路上,政府的推動作用至關重要。
目前我國的環保型增塑劑還不是主流產品,這主要與我國的政策導向、市場因素和企業的經濟利益相關聯。目前我國增塑劑主要以生產廠家自主研發為主,專業的研究機構少,開發進度慢,近幾年雖然開發出一些新品種,但性能和質量都有欠缺,即使研究開出高性能的產品,下游廠家考慮到成本不愿使用。
蔣平平指出,對于行業產品結構的調整,政府的引導和監管十分必要。他建議,相關的部門要盡快制定政策鼓勵行業開發、推廣無毒環保型的增塑劑。比如可以在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中明確列出哪些增塑劑產品是限制或禁止發展的,哪些是鼓勵發展的;也可以設立有關的科技專項,支持科研單位和企業在環保型增塑劑上的研發。
事實上,增塑劑的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在我國還是一個薄弱環節、這項工作需要長時間和大量的人力物力的投入,單靠某個科研單位或企業的一己之力是無法承擔的。比如,一個產品的毒理實驗需要幾代動物實驗才能得出可靠的結論,要花費很大的精力,急功近利是做不好的;新品種的遷移實驗也要經過不同模擬物、不同溫度和時間的多方實驗才能得出科學的結論,才能給行業一些指導性的建議。
蔣平平還認為,包裝材料與包裝物的匹配十分重要。出臺一個詳細的食品包裝目錄對于指導食品企業正確選用包裝材料十分必要,什么樣的材質可以包裝什么樣的食品要明示給食品企業,不能模棱兩可。
另外,蔣平平和周永芳還提到,質監部門的監管工作更是不可或缺,只有強有力的監管,才能更好地規范市場行為,促進健康發展,保障食品的安全。
國際化學品制造商協會于11月7~8日在北京舉辦了2012國際食品包裝材料法規研討會,業內的專家學者共同研討了國內外食品包裝材料法規體系和風險評估的發展趨勢。圖為美國FDA專家與來自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的專家在分享如何建立健全和完善科學的食品接觸材料法規體系,保障包括包裝生產企業和原材料企業在內的整個食品產業鏈可持續發展等方面的經驗。(本報記者 李聞芝 攝)
環保產品替代是解決之道
“每一次公共危機事件的發生,對行業的技術進步都是一種推動力量。”江南大學化學與材料工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蔣平平從一種積極的角度看待這次增塑劑超標事件。他認為,與增塑劑有關的食品安全問題屢屢發生,向我們提出了新挑戰,一次又一次地提醒了增塑劑行業:開發安全環保的新型增塑劑勢在必行。
蔣平平表示,增塑劑是全球產量和消費量最大的塑料助劑之一,在為人類提供高品質塑料制品中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隨著世界各國對鄰苯二甲酸酯類增塑劑安全性重視程度越來越高,全球也加快了無毒增塑劑產品的研發,特別是研發用于醫療、兒童和孕婦、食品包裝及與人體有密切接觸的PVC制品的無毒、環保、生物降解及增塑性能更加優良的增塑劑新品種已成為發展的大勢所趨。
據蔣平平介紹,目前,國際上安全環保型增塑劑新品開發十分活躍,品種主要包括植物油基型增塑劑、天然多元醇增塑劑、檸檬酸酯增塑劑、環氧類增塑劑以及聚酯增塑劑等。
植物油基型增塑劑是一類高效、無毒可降解型增塑劑,丹麥科學家利用植物油開發出一種增塑劑可直接替代傳統的鄰苯二甲酸酯類增塑劑,并已獲許在歐盟各國銷售和使用;天然多元醇增塑劑是國外研究的另一個方向,荷蘭的ATO農業研究所開發天然多元醇增塑劑規模已經擴大到500升的生產能力;檸檬酸酯類產品作為一種新型環保塑料增塑劑可替代鄰苯二甲酸酯類增塑劑,廣泛用于化妝品、日用品、玩具等領域,國外已實現了乙酰檸檬酸酯工業化生產;環氧類增塑劑也是一種衛生安全環保的增塑劑,可以大大改善制品的耐候性;近些年國外還開發成功了高相對分子質量的聚酯增塑劑,具有低毒性、低揮發和優良的耐抽出和耐遷移性。
龔瀏澄告訴記者,近年來,我國增塑劑企業的安全環保意識也在增強,環保型增塑劑在增塑劑總量中的比例也在穩步提升,環氧大豆油、偏苯三酸酯類、檸檬酸酯類等環保型增塑劑的產量大幅度增長,其份額占到了增塑劑總產量的10%以上。不過他也坦言,我國開發生產的環保型增塑劑在品種數量和產品質量上與先進國家還存在著一些差距。除此之外,產品價格高也是制約環保增塑劑推廣應用的一個重要因素。
溯源體系提供技術保障
其實,關于塑料食品包裝中添加劑的安全性問題一直是業內關注的重點,相關的化工行業和塑料加工行業在積極開發推廣環保型新產品的同時,也在不斷尋求更為科學和嚴格的技術保障手段,來確保塑料食品包裝的安全可靠。
在國際上,歐盟廣泛采用的風險評估、美國的食品接觸通告計劃和良好生產規范與客戶保證制度等都是重要的法律和技術保障手段。我國也已經開始嘗試建立一套科學的管理方法,希望從產業鏈入手控制各個環節不會意外或故意引入污染源,減少由食品包裝帶來的食品衛生安全問題的發生。其中食品接觸材料溯源追蹤體系就是一種行之有效的科學管理方法。
陳宇表示,在食品接觸材料中建立起溯源追蹤體系對于保障食品衛生安全十分必要,對于像白酒塑化劑超標這樣的事件,如果采用了食品接觸材料溯源追蹤體系就可以避免事件發生,即使是出了問題,也能迅速地找出原因。
據陳宇介紹,食品接觸材料溯源追蹤體系是北京華騰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2009年提出的,溯源體系的核心為“溯源”,要求從產品的設計開發—原料采購—生產過程—產品的追溯—產品防護—不合格品的監控等幾方面入手,生產企業要在各個環節上建立起良好生產規范,使食品包裝材料及制品處于始終如一的生產和受控狀態,從源頭上確保塑料食品包裝符合相關的法規及適合其預期用途的質量標準。
北京華騰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經過近4年的研發,目前已經形成一套完整的衛生安全監管模式。該監管模式可以概括為三管齊下,即采用供方調查表、供方符合性聲明和指紋法等3種手段同時進行監管。該體系最大特色是引入了指紋法,也就是分別對塑料食品包裝生產企業各牌號的相關產品及原材料建立相應的特征指紋庫,通過比對指紋是否一致來初步驗證產品及原材料是否發生重大變化。另外,進一步輔以其他的檢測手段和中/終控指標,定期驗證產品的符合性,用技術手段保證了塑料食品包裝符合衛生安全要求。
在中國國際低碳產業博覽會上,河北金谷油脂科技公司展出了用地溝油生產新型增塑劑環氧脂肪酸甲酯技術。目前,該企業已具備年產8萬噸環氧脂肪酸甲酯的能力。圖為該企業工作人員正在為觀眾介紹這款新型增塑劑。 (何展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