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3月6日舉行的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記者會上,國家發改委主任張平指出,要發揮投資在拉動經濟增長中的關鍵作用。我國應選好投資方向,不搞低水平的重復建設,減少高消耗、高污染、高排放企業,淘汰一批產能過剩企業,加強在節能減排、保護環境等領域的投資。
目前,化工行業結構性產能過剩凸顯,與企業選擇投資策略、規劃科學不夠有很大的關系。面臨結構調整的化工企業,有哪些投資方向值得關注?政府在企業投資時又該扮演何種角色?業界代表委員對此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區域性投資: 中西部成熱點 海外也有潛力
與東部地區相比,我國中西部地區具有明顯的資源優勢,特別是油氣、煤炭資源豐富,給發展石化產業提供了便利條件。因此,對于行業未來的投資地域,代表委員一致看好中西部。
全國政協委員、新疆美克投資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馮東明認為,新疆的對外開放環境正在進一步優化,面向周邊、輻射中西亞的對外開放新格局已經形成,并正步入快車道。希望西部地區企業“走出去”和“引進來”,擴大國際合作。
全國人大代表、阿克蘇地委副書記麥爾丹·木蓋提說:“阿克蘇地區正在成為國家重要的石油化工、煤炭電力、特色農產品生產加工基地,具備快速發展的基礎條件和優勢。我們渴望加大對外開放,心情十分迫切。”
全國人大代表、四川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彭渝則認為,隨著市場資源配置發揮作用和當地企業上市發展,四川產業結構已經悄然轉型。目前,四川的電子信息、汽車、油氣化工產業發展較突出,具備較好的投資條件。
貴州同樣是具有投資前景的西部省區之一。全國人大代表、貴州省長陳敏爾說,今后貴州要提高工業化比重,要立足于資源實際發展工業。貴州有資源,可以通過資源的深加工,使產業鏈延長,提升產品附加值。這樣的產業既有特色,又有市場需求。他還特別提到了煤化工:“我們國家有些地方有很好的地下資源,但是水資源沒有。貴州地下有煤,同時又有水,這兩個加一起資源效益就高。我們可以搞煤化工一體化。”
守著豐富的資源,中西部又該如何發展?全國人大代表,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州長諾衛星表示,自2005年國家批準建立柴達木循環經濟試驗區至今,試驗區建設取得了明顯成效。今后,要大力發展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企業,加快產業結構調整,進一步優化發展工業園,著力加強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完善促進循環經濟發展的政策體系,努力推動資源利用方式的根本轉變,在建設循環經濟先行區中發揮好示范和引領作用。
全國政協常委、通威集團董事局主席劉漢元也認為,在中西部大開發的過程中,絕不能簡單照搬和重復東部的發展模式,應避免環境破壞、人力資源和資金短缺等問題。我國西部地區是全球太陽能輻射資源最富集的地區之一。“充分利用西部豐富的光伏資源建設太陽能電站,不僅可以解決這些地方發展過程中缺水、缺人、交通不便等諸多問題,還能緩解我國的資源壓力,真正形成東、中、西部地區資源互補的良好局面。”劉漢元表示。
除了投資中西部地區之外,海外也是化企投資的方向之一。
全國政協委員、博鰲亞洲論壇秘書長周文重認為,國內企業有很多海外投資機會,政府應建立相關機制和平臺,利用我國外匯儲備,助力國內企業搭上亞洲新興市場國家基礎設施領域投資的快車。這既可把我國部分外匯儲備轉化為海外直接投資,又能幫助中國企業進入我國周邊國家基礎設施建設大市場,還有利于我國基礎設施網絡同亞洲有關國家實現互聯互通。
周文重指出,目前,亞洲已成為我國對外直接投資的最大目的地,我國對外直接投資存量約70%集中在亞洲地區。相對于東南亞,我國對南亞和中亞的直接投資明顯滯后,但潛力很大。在中亞,哈薩克斯坦有望成為我國今后對外直接投資的重點目的地。目前哈方正大力吸引外資進入能源和礦產資源等初級產品的深加工、精加工領域。我國作為能源、資源對外依存度較高的國家,實現資源能源產品的境外加工,也有利于國內經濟可持續發展。未來10年,東盟、印度、哈薩克斯坦在基礎設施建設以及初級產品深加工、精加工方面,有望成為我國對外直接投資增長潛力最大的領域。
全國政協委員、遼寧奧克化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朱建民也認為,我國一些周邊國家有資源優勢,已經吸引了一些發達國家的企業到這些國家投資項目。我國企業如能參與其中,不僅可以與國外企業在資源、技術、產品上展開合作,還有助于加快企業自身的發展。
商務部部長陳德銘3月8日在記者會上介紹說,我國引進外資連續3年都在1100億元以上,主要增加了中國的西部、中部城市的投資。 (本報記者 張育 攝)
結構性投資: 重視技術研發 關注綠色產品
要淘汰落后產能、調整產業結構,找準投資方向就顯得尤為重要。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曹湘洪認為,化工企業在投資上應該找準定位,減少盲目性。“過去的發展方式,已經給一些行業帶來了產能過剩的問題。比如化工領域,很多產品都產能過剩。2012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比上年增長了20%多,今年國家安排的固定資產投資又將增長18%。如果不能認真分析、選對方向,從政策上加以引導,繼續投資那些已經過剩的行業,那就沒有投資質量。政府應該加強宏觀政策的引導,確實引導企業、投資者把資金投到有效益的發展上,不要盲目追求發展速度。”
“今后的投資不應該投在規模上,而應該投在效益上。”全國人大代表、山東海化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王輝指出。他舉例說,去年純堿行業出現全面虧損,但不同企業情況也不一樣。總體來看,受沖擊比較小的是那些占據更好資源、持續進行技術改進的企業。因此,純堿企業以后的投資不能再放在擴大規模上,應該放在技術創新、資源占有等方面。海化以后的投資主方向是結構調整,計劃總投資110億元,建設一條石化和鹽化相結合的特色化工循環經濟鏈條。
全國人大代表、青島軟控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袁仲雪認為,現在石化行業的投資越來越講究科學、綠色。“去年石油和化工行業整體利潤下滑,但投資加大。從這個反差能看出來,人們對這個行業是有信心的。前幾年化工行業的投資主要是在規模上,現在則體現在新技術的研發、綠色產品和高附加值產品的發展上。”
袁仲雪告訴記者,現在西方經濟低迷,全球需求降低,我們的生產制造能力有過剩,相互競爭造成了價格下滑,甚至低于成本。這種情況下肯定要淘汰一些企業,所以現在的投資肯定是投向有效益而且對未來有信心的企業,盲目投資已經越來越少了。
具體投向哪些環節,全國人大代表、三棵樹涂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洪杰認為,國內的化工行業應該在涂料的原材料研發方面進行重點投資。現在涂料行業最主要的問題是很多原材料受制于國外,比如樹脂、鈦白粉、高端助劑等很多需要進口。關鍵原材料就像汽車的發動機,是核心部件。不掌握核心部件,終究要看別人臉色。
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化工大學教授劉振宇則為我國煤化工產業投資提出了建議。劉振宇認為,煤化工的發展要有長遠眼光,要特別重視核心技術的研發,避免急功近利的沖動和一蹴而就的僥幸,也不能誤認為“煤化工是儲備技術”。就我國目前所開發的諸多煤化工技術而言,成本大多已控制在能參與市場競爭的范疇,需要做的是持續、踏實地進行科技研發,進一步提高競爭力,進一步減少對環境的影響。要避免“白菜價高就都種白菜,白菜價低就都不種白菜”這樣極端簡單的發展思路,也要關注打著發展煤化工的旗號以獲取其他利益所造成的重復建設和產能過剩的危害。按科學規律發展煤化工,不僅可以實現經濟利益,而且有助于提高我國的科學和技術水平,符合創新驅動發展的精神。
記者了解到,業內很多企業也已經開始在一些有潛力的產品上進行投資。全國人大代表、中石化南化公司副總經理殷云飛介紹說,南化公司正在通過技術改造、兼并重組,提高產品競爭力。目前南化公司、荷蘭皇家帝斯曼集團以及江蘇國信集團共同投入3億美元合資建設己內酰胺項目。項目投產后,己內酰胺的生產能力將由目前的20萬噸∕年翻番至40萬噸∕年,成為全球技術領先的己內酰胺生產基地。
全國人大代表、金陵石化總經理趙日峰也表示,現在聚氨酯泡沫在保溫性能上展現出了巨大的市場前景。按照中石化的戰略部署,金陵石化正加快進行產業轉型升級和產品結構調整,打造綠色高端節能環保材料產業鏈條,加快在新材料領域的投資,進軍聚氨酯材料領域。公司與美國亨斯邁公司合資設立了南京金陵亨斯邁新材料有限公司,投資50億元,采用世界最先進的工藝和環保技術建設PO/MTBE項目。該項目已于今年1月23日奠基開工,預計2014年底建成。項目建成后可年產環氧丙烷24萬噸、甲基叔丁基醚74萬噸,未來還將生產聚氨酯泡沫。
政策呼喚: 保護知識產權 完善金融體系
企業是投資的主體,但是政策對于投資的影響也是至關重要的。圍繞政策如何幫助企業找準合適的投資方向和領域,一些代表委員談了自己的看法。
全國人大代表、山東玉皇化工有限公司董事長王金書指出,化工行業一直在講要加大研發投入,通過技術創新實現轉型升級,但是有的企業將大筆資金投在研發上,回報期卻很短。這是因為我國對知識產權缺少保護,以至于有人說,在中國干化工掙不了錢。
王金書舉例說:“比如順丁橡膠,我們是第一家上項目的民營企業,第一年確實效益不錯。但到第二年,這個領域國內光民營企業就進了6家。全國順丁橡膠需求量才70多萬噸,現在產能已經超過100萬噸,產能嚴重過剩。再比如丁二烯,去年丁二烯供應比較緊張,我們就建設了兩套丁二烯裝置,計劃今年上半年投產。但是這兩套裝置還沒投產,國內民營企業就上了十幾套同樣的裝置,產能必將嚴重過剩。這種情況與我國對于企業投資項目的知識產權保護不足不無關系。國家應該加大知識產權保護力度,讓進行研發的企業投資達到預期的效果。”
全國人大代表、晶科能源CEO陳康平表示,為了促進可再生能源包括太陽能行業的公平健康持續穩定的發展,需要一個完善的商業模式,吸引投資者來投資。為此,要解決行業先期投資和長期融資方面的問題,推動光伏行業的市場化和資本化。陳康平建議,國家應出臺政策鼓勵大型基金進入光伏領域,從而推動可再生能源行業的發展。
民營企業、小微企業融資難一直是制約企業經營和擴大投資的重要因素。對于這個問題,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市金融工作局局長王紅表示,中小微企業發展中的金融服務問題始終沒有得到根本解決,已經成為制約其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國家金融管理部門應該攜手推動,各地方政府大力配合支持,通過推動金融創新,進一步完善中小微企業金融服務體系。
除此之外,完善金融投資工具也是引導企業正確投資的重要手段。全國人大代表、海南省洋浦經濟開發區工委副書記倪強建議,國家應加快推進洋浦地區油品交易和金融服務“兩個平臺”建設,試點開展離岸金融業務;開展美元離岸結算業務,吸引民營或外資企業;支持洋浦分步放開國際油氣產品的中短期和期貨交易。
全國人大代表、兗礦集團董事長王信表示,隨著我國礦產資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和國內市場國際化進程的加快,中國礦產資源型企業“走出去”開發海外資源已是大勢所趨。因此,他建議,我國應該盡早制定一部系統的對外投資法律文本,在財稅、融資、信用擔保等制度方面進行頂層設計,為企業境外投資和跨國經營提供安全保障,比如可以設立專項“境外投資發展基金”。
全國人大代表、唐山三友集團董事長么志義則建議增加純堿期貨品種。么志義認為,純堿是基礎化工原料,易儲存,質量標準比較統一,每年在市場上的流通量保持在2500萬噸左右,可以說各項條件都符合商品期貨上市條件。建議中國證監會對純堿期貨上市開展充分的調研分析,如果可行,則建立純堿期貨上市相關規章制度,積極推動純堿期貨上市,以此來引領和規范純堿現貨市場的交易行為,促進純堿行業健康發展。
山東方宇潤滑油有限公司投資10.2億元建設的年產60萬噸石蠟基潤滑油加氫一期工程,在今年2月正式投產。 (特約記者 李文峰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