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石化網訊 4月27日,中/低溫煤焦油全餾分加氫多產中間餾分油成套工業化技術(FTH)在北京通過了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組織的鑒定。專家組認定,該技術為世界首創,并為我國煤代油戰略開辟了一條經濟、環保、節能、可行的新途徑。
由中國工程院副院長謝克昌任組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楊啟業、中國科學院院士何鳴元等9位專家組成的鑒定組一致認為:陜煤化集團神木富油能源科技公司開發的中/低溫煤焦油全餾分加氫多產中間餾分油成套工業化技術系世界首創,居行業領先水平。謝克昌表示,僅以目前我國在建、擬建的總產能達1700萬噸/年的中低溫煤焦油加工項目為例,若全部采用這項技術,每年即可獲得1660萬噸清潔液體燃料,對緩解我國石油供應壓力將產生積極而深遠的影響。
石化聯合會會長李勇武說,FTH技術為我國煤化工產業清潔發展與煤的高效分質利用開辟了一條新的路徑,對我國能源化工產業健康發展將產生重大影響。他希望陜煤化集團進一步優化技術路徑和工藝條件,為該技術的大規模工業化推廣應用奠定基礎。
據富油公司總經理楊占彪介紹,采用該技術建成的12萬噸/年裝置已于4月11日至14日通過了石化聯合會組織的72小時現場考核。現場考核結果表明:富油公司開發的FTH技術,通過對中低溫煤焦油脫雜質、除重金屬鐵離子和脫水等預處理,凈化煤焦油收率達98%以上;喹啉不溶物、鹽和水脫除率達95%以上;脫鐵率70.6%。其加氫單元通過加氫預處理、加氫精制、加氫脫芳、產品分離等工藝組合,實現了對中低溫煤焦油的全餾分加氫,是一種全氫型、短流程、清潔新型工藝技術。同時,其自主開發的加氫催化劑及設備工藝,解決了煤焦油中瀝青質、膠質難以加氫轉化的世界性難題,成功開發了多臺、多床層組合反應器及內構件;開發的智能化控制催化劑床層超溫或飛溫組合技術,實現精確控制反應床層溫差,裝備國產化率超過99%。
據了解,國內外普遍采用切分或延遲焦化技術,不僅設備投資大、工藝流程長,油品收率也較低(最高不超過80%)。FTH技術以過濾+電場凈化+破乳脫水等投資省、能耗低的技術裝備,替代投資大、裝置運行耗能高的延遲焦化或切分裝置,且液收及汽柴油收率均高出其他現有裝置20%以上。其加氫過程所需的氫氣,又全部從煤熱解過程副產的尾氣中提取,整套工藝具有投資小、資源利用充分、油品收率高、經濟效益好等特點。
網站聲明:凡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石化信息,弘揚石化精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