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石化網訊 原油期貨將成為中國首個國際性期貨品種,媒體獲悉,可能今年4月在去年11月設于上海自貿區的上海國際能源交易中心掛牌上市,成為中國金融市場全面國際化的探路先鋒。
知情者透露,對于原油期貨以何種貨幣標價,國家曾考慮三種方案,分別是以人民幣標價、以美元標價或采用人民幣和美元雙幣種標價,“最后國務院定的方案是用人民幣標價”。
中信期貨分析師劉建認為,在“國際平臺、凈價交易、保稅交割”基本方案下推出的原油期貨,將是我國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國際化品種。
這有助于形成以中國為核心的遠東原油定價中心,提升國內油企在國際市場上的議價能力,同時保障中國能源安全。
劉建對報記者表示:
原油期貨用人民幣標價,體現出中國在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上的布局,有助于中國探索建立一套人民幣計價的國際大宗商品交換機制,同時也將為中國進一步融入國際金融秩序提供了新動力。
北京工商大學證券期貨研究所所長胡俞越認為,隨著美國在頁巖氣領域的突破,2014年國際原油市場供求形勢會有所緩解,而且中國已經取代美國成為最大的原油進口國,這時候推出原油期貨,有利于中國搶占相應制高點,在國際原油定價體系中占有一席之地,并推進人民幣自由兌換、人民幣國際化取得實質性突破。
對于自貿區來說,人民幣國際化和人民幣自由兌換在整個自貿區的設計方案中屬于頂層設計,原油期貨采用什么貨幣結算,是這個頂層設計之下的具體安排。原油期貨采用人民幣標價,將是自貿區探索、推進和實施人民幣國際化、人民幣自由兌換的有益嘗試。
去年10月,華爾街見聞就曾援引上證報消息報道,原油期貨將在上海自貿區內籌建的國內第五家期貨交易所——上海國際能源交易中心上市。
報道稱,天然氣等能源和化工類商品的期貨及期權等衍生品未來都會在該交易所上市交易。該交易所將是上期所的全資子公司,但擁有獨立的管理團隊。
去年11月下旬,上海國際能源交易中心正式落戶上海自貿區,注冊資本人民幣50億元,當時成為進駐上海自貿區內最大規模的金融類企業,主要從事原油、天然氣、石化產品等能源類衍生品的上市交易、結算和交割業務。
上海黃金交易所副總經理宋鈺勤表示,該交易所正爭取今年上半年在上海自貿區內啟動黃金國際板。
據悉,中國外匯交易中心也將在自貿區設立面向海外的國際外匯交易平臺。
美元/美金、原油/“黑金”和黃金這“三金”都將相繼在自貿區構建國際交易平臺,成為自貿區金融要素市場的一個基礎。
網站聲明:凡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石化信息,弘揚石化精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