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石化網訊 自2008年10月國際金融危機以來,山西省焦化行業全面陷入困境,至今沒有走出困境,而在此期間,外省焦化行業卻快速發展。來自太原海關最新數據統計,今年1月至4月,山西省共出口焦炭32.9萬噸,同比增長5.1倍。山西省焦炭出口的強勢反彈,會不會帶動全省焦炭行業復蘇?山西焦化行業有沒有可能全面走出困境?可不可能奪回失去的焦炭市場份額?
焦炭出口增速猛
山西省豐富的煉焦煤資源帶動了焦炭生產。自20世紀90年代中期起,山西省焦炭產量已經占到全國總產量的40%左右,年均出省焦炭超過了總產量的50%。焦化行業一度成為我省緊隨煤炭行業之后的第二大支柱產業。
今年前四個月,山西省共出口焦炭32.9萬噸,比上年同期增長5.1倍;價值5億元人民幣,增長3.4倍;出口平均價格為每噸1515元人民幣,下降27.6%。同期,全國焦炭出口241萬噸,增長3.3倍。按照收發貨地口徑統計,山西省出口焦炭223萬噸,增長4倍,占全國出口的92.5%。4月當月,山西省出口焦炭2.6萬噸,比上年同期增長96.3%,出口平均價格為每噸1532元人民幣,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31.2%。
太原海關有關人士介紹,山西焦炭出口以國有企業為出口主力,7家國有企業出口占全省總量的70.8%。此外,按收發貨地口徑統計,1月至4月份,山西省焦炭出口量占全國出口總量的92.5%,全國出口焦炭的主要貨源地為山西。
昔日風光難現
過去,由于山西省焦炭在國際市場占據舉足輕重的地位,有著“世界焦炭看中國,中國焦炭看山西”的美譽。據不完全統計,到2006年時,山西省焦炭出口量占到全國焦炭出口量的89.86%,占世界焦炭出口量的40.5%,當時成為全球最大的焦炭生產基地和出口基地。
說起山西省焦炭出口的昔日風光,省焦炭集團研究室負責人蘇亞杰說,山西省焦炭出口始于上世紀90年代,當時國家對焦炭出口持鼓勵政策,實行出口退稅,一開始實行的是100%的出口退稅,再加上山西省地處主焦煤生產基地,焦炭在國際市場上擁有質量和價格兩種優勢,焦炭出口量猛增。隨后,國家開始調整出口退稅政策,實行50%退稅,其后又取消出口退稅,并且開始征收焦炭出口稅,這使得山西省焦炭在國際上的價格優勢缺失,焦炭出口量開始下降。
蘇亞杰說,我國征收焦炭出口關稅2008年~2012年底高達40%,造成巴西、印度、加拿大、烏克蘭等國家建設了一批焦化廠,導致我國后來取消焦炭出口關稅之后,國際焦炭市場已經被國外新建焦化企業占領,失去了國際市場競爭的優勢。
“現在要奪回以前失去的市場是不可能了。”蘇亞杰說,現在,國內煉焦煤價格比國外一些地區的還高,國內焦炭出口的價格優勢已經不明顯了,“從去年取消焦炭出口關稅后,我省焦炭硫、磷含量低等的質量優勢在國際市場開始顯現,在當前國內焦炭內需不足的情況下開始到國際上找市場。不過現在很難恢復往日景象,過去山西省焦炭年出口量最高時能達到1500多萬噸,但即便現在出口量猛增,今年的出口量最多也就300~400萬噸左右。”
難以刺激焦炭產業整體復蘇
自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以來,山西省焦化行業全面陷入困境,至今沒有走出困境。當看到今年前四個月山西省焦炭出口猛增的消息,很多人開始樂觀地認為,山西省焦炭產業的春天來了,焦炭復蘇在即。然而,事實果真如此嗎?
蘇亞杰認為,一直以來,山西省焦炭出口量所占焦炭產量的比重都不大。拿焦炭出口量較多的2007年來說,當時中國出口焦炭1530萬噸,只占中國當年焦炭產量的4.38%,其中山西省出口焦炭1377萬噸,占當年全省焦炭產量的13.94%。今年前四個月山西省焦炭出口量為32萬余噸,全年預計最多也就300萬~400萬噸,預計僅占全年總產量的4%左右。這對整個焦炭行業來說,這樣的比重可以忽略,“這樣的利好,對山西省焦炭行業的影響微乎其微,難以刺激焦炭整體復蘇。”
此外,山西省由于實施了煤炭企業兼并重組的煤炭資源整合,小煤窯全部被整合關閉,煉焦煤價格大幅提高,從20世紀80年代改革開放初期的噸煤8~10元,到90年代的200~400元/噸,上升到2009年的1400元/噸。而今山西省的煉焦煤價格高于沿海地區進口煤價格,高于蒙古國進口煤價格。2007年之前的山西省煉焦煤低價優勢一去不復返。
焦炭產業萎縮
自2007年山西焦炭產量達到9897萬噸歷史最高峰值以后,一直在緩慢下滑。山西獨立焦化企業產能占全省焦炭總產能的85%,2012年焦化行業虧損面已經達到69%,年凈虧損83億元,4年連續累計凈虧損135.8億元,其中,經營虧損的焦化企業都是獨立焦化企業。
自1998年以來,山西省焦炭產量占全國比重逐年下降,目前,山西省焦炭銷售市場仍呈現下降趨勢。據了解,去年,全省焦炭產量9076.8萬噸,占全國的19%,由最高峰的44.54%下降了25.54%。然而,在這期間,全國焦炭產量卻增長了2.46倍,而山西僅增長了0.51倍,全國焦炭產量增長速度是山西的4.82倍。若在全國焦炭產量中扣除山西產量計算外省產量,則外省焦炭產量增長了4.03倍,增速是山西的7.9倍。尤其自2008年以后,山西省焦化行業陷入全行業經營虧損的困境。
蘇亞杰說,國內焦化行業一些專家、甚至一些焦化廠的老板們認為,山西省焦炭產量占全國比重下降,是由于焦炭生產排污費和焦炭出省的煤炭能源基地建設基金的征收,不過,雖然這兩項費用的征收一定程度上抬高了山西省焦炭企業的生產成本,降低了山西省焦炭在外省的競爭力,是造成山西省焦炭產量下降的原因之一,但并非是主要原因。山西焦化行業競爭力低的主要原因是:獨立焦化企業沒有與鋼鐵企業緊密聯合,能源的梯級循環利用效益低。
獨立焦化的困境
在山西省的焦炭生產中,85%以上焦炭產量是獨立焦化廠生產的。而獨立焦化廠與鋼鐵廠焦化廠相比存在明顯的工藝缺陷:鋼鐵企業焦化廠的煉焦和煉鋼形成很好的產業循環,富余焦爐煤氣噸焦400立方米,其噸焦可增效480元左右(沿海省市),而山西獨立焦化企業富余煤氣不足200立方米,噸焦效益僅60~100元,若限產50%則沒有富余的焦爐煤氣。綜合計算下來,山西獨立焦化廠與鋼鐵廠焦化廠比噸焦效益相差300元。
蘇亞杰說,這種工藝缺陷放到往日焦炭行情好時,獨立焦企可能不在乎,但放到今天就關乎企業的存亡。由于獨立焦化企業存在難以克服的工藝缺陷,目前,其在市場競爭中處于劣勢地位。而這種工藝缺陷也是導致我省獨立焦化企業虧損和萎縮的主要原因。
鑒于此,山西省從2011年開始實施大規模的焦化行業整合,山西焦煤整合山西焦炭240萬噸焦化產能;潞安集團重組亞晉焦化有限公司;通洲煤焦收購屯留縣華誠焦化40萬噸焦化產能等,并涌現出煤焦化聯合重組的潞安模式、鋼焦聯合重組的立恒模式、焦與化聯合重組的陽光模式等。
多聯產業成為解題“金鑰匙”
蘇亞杰說,現在的獨立焦化企業前有鋼鐵行業焦化廠、后有非高爐煉鐵技術追兵,還上游有焦煤企業、下游有鋼鐵企業夾擊,處境十分艱難。他認為,煤氣化多聯產是解開難題的一把金鑰匙,即將獨立焦化企業融入煤氣化多聯產工業園區。其不僅可以用馳放氣代替高爐煤氣、焦爐煤氣燃燒加熱焦爐煉焦,焦化廢水和高濃度含鹽廢水可以用于沖熔分DRI的水渣,在利用水渣生產水泥的過程中,焦化廢水中水分蒸發等,從而降低苯處理焦化廢水和高濃度含鹽廢水。具有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優勢、節水優勢、環境優勢、多產品優勢、降低投資優勢和經濟優勢。
此外,近日,山西省經信委出臺了《加快推進焦化化產深加工發展工作方案》,其中,提出了三條具有我省特色的焦化化產品深加工路線:一是推進焦爐煤氣綜合利用,鼓勵發展起點高、規模大、節能環保效果好的焦爐煤氣制甲醇、天然氣、乙二醇、合成氨、提取氫氣等項目,重點推進其下游產業鏈,逐步壓縮焦爐煤氣直接作為燃料使用,對企業穩定盈利形成重要支撐;二是加大煤焦油加工技術創新,促進特色產品精細化,重點推進瀝青制針狀焦及超高功率石墨電極、特種炭黑、核石墨、瀝青基碳纖維等產品,促進其形成規?;a能力;三是依托粗苯深加工企業,延伸發展新材料產業,重點發展己內酰胺、己二酸、苯胺、橡膠防老化劑等精深加工產品,延伸發展尼龍系列產品、新型工程塑料等材料產業,實現苯下游精細化工快速發展。
網站聲明:凡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石化信息,弘揚石化精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