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價跌跌不休,煤企大范圍虧損,這樣的趨勢仍然看不到盡頭。
非市場力量隨之介入,上個月底,中國煤炭工業協會約談神華、中煤、伊泰、同煤四家主要煤炭企業,要求穩定煤價。
統計顯示,今年前六月,全國規模以上煤炭企業實現利潤200.5億元,僅為2012年同期的10.5%,而虧損企業虧損額達到484.1億元,大中型煤炭企業虧損面在70%以上。
神華、中煤、伊泰、同煤“四大家族”,供應著北方港口下水煤量的七成以上。汾渭能源價格中心主任曾浩認為,從理論上看,四家企業聯合報價,以秦皇島煤炭價格指數為標桿的煤價會保持平穩。但中國煤炭市場整體供大于求,下游需求不旺,上游煤炭企業承受銷售壓力,四大煤炭集團若貿然保價,必然導致市場份額喪失。
這四家煤炭企業,正在承受著越來越大的經營壓力。中國神華2015年上半年業績快報顯示,營業收入僅為878億元,同比下降了32.1%;歸屬于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17億元,同比下降了45.6%。
6月份,中煤能源發布公告,預計今年上半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將虧損8億-12億元,這是中煤能源上市八年來首次凈利潤為負。
為擴大銷量,今年以來各家煤炭企業一直在降價促銷。僅僅半年時間,秦皇島港5500大卡動力煤每噸價格又跌去了110元。
多位業內人士透露,實際的市場成交價格,比秦皇島煤炭報價還要低。目前煤炭市場普遍存在著花樣繁多的各類促銷措施,大家爭相變相降價。
以神華集團為例。7月28日,神華公布了8月煤炭銷售方案。主流煤種價格維持不變,繼續執行低卡高裝、量價優惠和承兌匯票等促銷措施。8月6日,神華又推出補償優惠措施,對銷售的四種商品煤,合計裝船超過4萬噸的客戶,噸價再降低10元。
曾浩認為,面臨巨大經營壓力的四大煤炭企業自顧不暇,很難保持價格,否則市場將立即被其他的供應商占領。況且,通過優惠措施來保持競爭優勢,本是正常的市場行為,無可厚非。
隨著燃油價格的降低,大量依靠汽運的陜西煤逐漸顯現出了競爭力。陜西煤具有低灰、低硫、高熱值等優點,過去由于鐵路運輸不暢,只好通過重卡大量運往天津等港口銷售,汽運成本一度大大抬高了陜西煤售價,限制了競爭力。
“相比100美元/桶時的石油價格,陜西煤噸煤運費降低了至少100元。”曾浩說,這導致目前陜西煤價格優勢非常明顯。
記者從多家煤炭貿易商處了解到,天津港5500大卡動力煤目前實際成交價為390元/噸。統計數據顯示,2015年上半年,天津港汽運煤增長15%。
一位券商煤炭分析師稱,到今年底,陜西還有數個千萬噸級礦井投產,對北方煤炭市場的壓力還會增大。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業經濟部主任錢平凡稱,中國煤炭工業協會只是煤炭行業的自律性組織,沒有限制煤炭企業銷售價格的權力,在目前市場化的煤炭市場上,保價也不會成功。
目前煤價下跌不止、煤市低迷的原因,在于煤炭行業產能過剩,供需失衡。
2014年,國內煤炭消費量為35.1億噸,合法產能則超過了40億噸;另外,還有6億多噸違規產能,以及約10億噸在建產能。
錢平凡認為,目前煤價下跌,迫在眉睫的是降低電價,擴大下游用電需求,進而帶動煤炭消費量;其次,應設計國有煤炭企業的退出機制,縮減煤炭產能。從供需兩方著手,才能減小供需的不平衡。
但是,這兩方面都面臨著固有體制的制約:電價定價權在發改委價格司;國企退出,則涉及法律、社會壓力等問題,均不是煤炭工業協會力所能及的范圍。
在錢平凡看來,路雖不好走,但煤炭工業協會理應發揮咨詢和建議功能,從以上兩方面進行推動。至于約談煤企保價,“就好像醉漢在路燈下找鑰匙,雖然沒效果,卻是最容易做的”。
網站聲明:凡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揚石化精神,傳遞更多石化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