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藥行業與農業息息相關,要實現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目標,農藥供應必須側改革,誰走在側改革前面,誰就能夠贏得市場。
調結構是關鍵
近年來,農藥市場出現小年行情,問題不是需求不足,而是供給出了問題,不該生產的農藥產品生產太多,農業生產需求的農藥產品又供給不足。實現適銷對路和供給與需求之間的平衡,是市場經濟的基本要求。
植保專家、湖南省植保植檢站站長楊孚初指出,農藥使用量“零增長”已成為行業發展的趨勢,要將這一目標真正落地,農藥企業的作用不可或缺。現代農業的發展新形勢對農藥生產企業的生產經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生產企業的產品結構調整提出了迫切要求。要做到使用量 “零增長”,就意味著要提高產品品質和質量,生產新型高效低風險農藥。這就要求農藥生產企業加速開發高技術產品,以適應“零增長”的需要。農藥行業必須加快淘汰落后產能,加快培育新的戰略性增長點,大力發展高效低風險農藥、藥肥一體化產品、生物農藥等。
湖南惠農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總經理卜雪冰表示,隨著高毒農藥被逐出市場,具備替代作用的安全環保農藥將迎來春天。面對新形勢,惠農公司堅持以高新技術為導向,以綠色無公害植物源農藥服務與農業生產,一手抓生物農藥研發和推廣應用,一手抓做細做精全程綠色植保作物解決方案,促進農藥產業逐步從化學農藥到生物農藥的更新換代,實現健康和可持續發展。“公司生產的苦參堿系列產品,不僅成為水果、蔬菜種植大戶的好幫手,還成功打入了我國重要的蟲源控制地內蒙市場。需求可以促進生產,生產也可以創造需求,綠色農藥是受歡迎的,市場前景廣闊,我們對此充滿信心。”卜雪冰說。
轉方式是手段
中國是13億人口大國,口糧安全仍然是中國不會放松的戰略任務。確保13億人口糧食安全,確保中國人碗中的糧食牢牢把握在我們自己手里,這是中國的既定方針。無論經濟形勢發生什么變化,農業和糧食對農藥的基本需求還是剛性的,農業市場的基本需求還是穩定的。
浙江新農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范坤成表示,農藥企業要走向市場藍海,除調整產品結構以滿足市場需求外,轉方式是必做的功課。隨著農業現代化的推進,農作物的結構調整也在加快,對高效低風險農藥的需求會大大增加。農藥企業必須把推動由生產同質化產品為主向生產個性化、特色化為主轉變,由生產經營型向生產服務型轉變,通過轉型升級,充分發揮多種形式在結構性改革中的引領作用,為企業發展提供新的市場空間。
湖南萬家豐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黃安輝指出,農藥企業的根本出路在于加快創新農化服務的新方式。農藥行業要成為農業綠色發展的主角,做農業整體解決方案的提供商,促使生產企業積極拓展業務板塊,向農化服務市場延伸,通過提高農化服務水平,引導農民科學用藥,通過“產品+服務”的生產經營模式,在“零增長”的新要求下,贏得發展空間。萬家豐公司通過轉方式,促進了企業的快速發展,目前,公司60%以上的利潤來源于農化服務,農藥生產的利潤僅占公司總利潤的30%.湖南金大地農資有限公司總經理申群斌表示,轉方式不僅是農藥生產企業必做的功課,以上農資經銷商必做的功課。農資經銷商向服務商的轉變是大勢所趨,誰能夠給農民提供更好的更加全面的服務,誰才是勝者。打造服務型企業,打造服務型經銷商,前提是要做到精細的服務,更需要專業化的技術。為此,金大地公司和農藥生產企業共建“農化服務中心”,打造“專家隊伍、公司專職農化隊伍、公司一線農化隊伍、縣級農技專家隊伍”四級農化服務平臺,通過培訓講座、試驗示范、現場指導等專業化農化服務,把產品、技術、服務工作落村入戶,著實解決農業科技服務于農的“最后一公里”問題,真正實現產銷用多贏。
一體化是核心
楊孚初指出,農藥企業是國家農藥相關政策落地過程中的關鍵環節之一,農藥企業應響應國家政策適時調整戰略規劃。由湖南省農作物病蟲害專業化防治協會發起,78家國內外種子、農藥、肥料、植保機械等企業和680多家服務組織、種植合作社、家庭農場、種植大戶等聯合組建湖南省農作物病蟲害專業化統防統治服務聯盟。聯盟以國家產業政策為導向,通過資源整合、產學研合作、技術創新,實現湖南專業化統防統治服務產業鏈配套,形成專業化統防統治物質生產制造與供應、作物解決方案研發與應用、專業化統防統治服務產業創新在內的自律體系,共同推動專業化統防統治服務向專業化、規模化、縱深化發展,確保糧食安全和農產品質量安全。
黃安輝表示,要適應現代農業的發展新要求,必須實現種子、肥料、農藥、農機等行業的深度融合。隨著農村土地流轉的提速,種植大戶、家庭農場如雨后春筍出現,現代農業的發展,不僅需要物美價廉的農資產品,更需要從種到收的全程服務。只有扎扎實實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需要解決的問題,農化行業才能在服務中發展壯大自己。實現種、肥、藥、機“四位一體”,積極開展產需對接,抱團發展是大勢所趨。
湖南第一飛防大隊大隊長、湖南博航無人機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胡建中表示,隨著農村城鎮化的提速、農村勞動力減少、勞動力成本增加,農田作業“以機代人”已是大勢所趨,實現種肥藥機一體化,組建聯盟、抱團發展已顯示出強大的生命力。航空植保是先進植保設備和農業社會化服務的結合,是提高農資利用效率和農村勞動力生產效率的利器。適度規模經營,走農業集約化生產道路是發展航空植保的先決條件,也是農業供給側改革的要義所在。因此,航空植保發展空間廣闊,整機市場和服務市場的空間預計可達千億。目前,我們正和農藥、肥料生產企業開展深度合作,積極探索多贏模式。
廣西田園生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李衛國表示,田園公司2015年嘗試動員經銷商轉型做打藥隊,由賣農藥轉型為給別人打農藥,取消農藥銷售的中間環節。打藥隊在打藥之余,還根據各地水稻種植的時間差,提供水稻育秧、插秧服務以及收割烘干作業。這樣一來,農民用藥成本可以降低,而且不用購置育秧設備、插秧機、收割機、烘干機等農機,農業生產成本大大降低,效益大幅度提升。而對于打藥隊來說,可以實現農機設備的充分利用和收益的最大化,可以說打藥隊將是新時期的“麥客”。
網站聲明:凡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揚石化精神,傳遞更多石化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