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由“雜交水稻之父”、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領銜的超級雜交水稻科研組,與河北硅谷農科院、河北硅谷肥業有限公司合作開展的高產攻關項目,在河北邯鄲市永年區河北硅谷農科院超級雜交水稻百畝示范田再創世界紀錄,畝產達到1149.02千克,提前實現了袁隆平院士提出的每公頃17噸的第六期高產攻關目標。為該項目配套研發的河北硅谷有機硅水溶緩釋肥,得到了包括袁隆平院士在內的專家們的贊譽。
由河北省科技廳組織的測產專家組隨機抽取了百畝示范田中的三塊,人工實割3.126畝,機器脫粒后,經測水、除雜、稱重,凈產量達到3591.84千克,折合畝產1149.02千克,其中一塊產量甚至高達1181千克/畝。
袁隆平院士率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中心專家團隊親臨測產現場進行考察。考察后他欣然題詞表示,這是向黨的十九大獻的一份大禮,超級雜交水稻畝產最高達1181千克,即每公頃為17.71噸,創造了世界單產最高紀錄。他指出,超級稻的概念起源于日本,但現在我們可以自豪地說,在這一領域我們已遙遙領先于日本、領先于世界。
據河北硅谷化工有限公司董事長宋福如介紹,硅谷的這塊超級雜交稻示范田,是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中心實施的第六期超級雜交水稻“百、千、萬”高產攻關示范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良種+良肥+良方”是水稻高產的關鍵。為此,該示范田采用“超優千號”超級雜交稻新品種,施用硅谷肥業首創的有機硅水溶緩釋肥。經過3年的試驗攻關,超級雜交水稻結合有機硅水溶緩釋肥的強大動力,按照底肥、追肥、葉面肥配合使用,從而具備了高產的必備條件。2016年,該高產示范田創造了畝產1082.1千克的高緯度地區世界最高紀錄。
據河北省科技廳副廳長張濤介紹,硅谷肥業的有機硅水溶緩釋肥首次將有機硅新材料應用于水溶肥。復合肥、水溶肥的主體是氮磷鉀元素,磷利用率最低,只有10%~25%,是造成土壤板結的主要原因,又嚴重影響氮鉀和其他元素的吸收,而有機硅水溶緩釋肥特殊的強分散功能,使磷肥的利用率提高到60%以上,也大大增強了作物對氮、鉀和其他元素的吸收功能,并從源頭破解了土地板結的問題,為作物的生長創造了優質環境。
測產組組長、華中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教授涂書新表示,有機硅水溶緩釋肥可促使水稻根系發達、莖稈粗壯、韌性增強、抗倒伏、落黃好,抗病蟲害功能增強,形成了高產增收的良好條件。實測顯示,優良的雜交水稻品種與有機硅水溶緩釋肥的結合,成熟后畝穗數達19萬,穗粒數285粒,結實率90%,千粒重達到27克。
據悉,本次測產專家組由華中農業大學、中國農業科技創業創新聯盟、河北省農林科學院、河北省土壤肥料總站、河北工程大學和邯鄲市農牧局的7名專家組成。
網站聲明:凡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揚石化精神,傳遞更多石化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