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鋼、銅和鋁產能過剩,減產能行動可能刺激產能替換,限產不能可能解決過剩問題。
路透社文章稱,中國整頓工業行業,下達了削減鋼和基本金屬冶煉廠產能的新命令。但此舉可能反而促使產能擴大,因為煉廠會把過時的裝置更換成現代化的裝置。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銅、鋁和鋼材消費國。中國要求地方政府逐步淘汰逾200萬噸的鋁、銅、鉛和鋅冶煉產能,以限制高能源和高污染行業。上述數字比5月設定的目標高出13%左右。
中國還下令減少將近2,800萬噸的煉鋼產能,比5月設定的目標高出6%。但分析師認為,此舉可能只會迫使生產商將生產設施現代化以提高產量。
香港Mirae Asset Securities的商品研究地區主管Henry Liu表示,中國以前曾試圖通過關閉過時產能來限制原材料產量,但效果有限,這次最新行動可能也是同樣結果。
Henry表示:“地方政府常依靠這些企業獲得財政收入和創造就業機會。多數情況下,‘產能淘汰'被代之以’產能替換';將老舊的小型設備換成大型現代化設備。這就是政府打壓多年後產能非但不減反而增加的原因。這種情況下,政策實際上刺激了產能擴張。”
中國東方期貨分析師Wang Dezhi指出:“關閉也無助于緩解多年來的供應過剩問題,尤其是鋼鐵產量在紀錄高位居高不下的時候。”
基于中國6月末之前日均逾200萬噸的創紀錄鋼鐵產量估算,該國今年粗鋼產量有望遠超7億噸,受助于基礎設施投資的熱潮推動。
安信證券首席分析師衡昆認為,中國政府或將加大力度督促地方政府遏制鉛的生產。
“中國環保標準愈發嚴格。中央政府對地方政府施加的壓力比前幾年更大,”衡昆稱。
文章稱,中國5月精煉鉛產量較上月下降13.3%,部分原因在于中國政府下令加強對鉛生產商以及鉛蓄電池生產商的整治力度。浙江東部鉛蓄電池生產商因違規排污導致逾百名兒童和諸多成人鉛中毒而遭指控。
但衡昆稱,今年銅、鋁、鉛和鋅產量不大可能受到影響,因新的產能可能遠遠抵消落后產能關閉帶來的影響。
路透數據顯示,根據對今年產出的預估計算,中國鋁產能過剩逾200萬噸,銅產能過剩100萬噸。
“如果中國政府嚴格實施落後產能逐步淘汰計劃,應該能夠取得比以往更大的效果,”巴克萊資本國際商品分析師Yingxi Yu表示。
“但這種情況不會很快出現,這將是一個長期進程,”她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