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能源網訊:“取消4%的價格浮動限制,縮短22天的調價周期……”3月6日,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經濟社會發展與宏觀調控”新聞發布會上,國家發改委主任張平表示,國家正在研究油價形成機制的改革方案并公布了部分改革思路。能源價改,成為本次兩會的高頻詞,在會場內外引起廣泛熱議。
能源價格改革就像一座天平,一邊是能源資源產品稀缺性凸顯,一邊卻存在“計劃電”、“廉價水”、“低價氣”等背離市場規律的現象,產品價格無法很好地體現其價值。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副所長鄧郁松認為,油氣資源是不可再生資源,只有做到科學開發和合理利用,才能保障國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隨著我國經濟發展速度不斷加快,資源稀缺性所帶來的供需矛盾日益凸顯,中國能源價改之路并不平坦。
多年來,我國持續推進能源價改,特別是去年,從天然氣價改試點、居民階梯電價改革,到重點電煤價格并軌、大用戶直購電試點擴大,2012年中國能源領域市場化定價改革可圈可點。但從目前來看,能源價格改革還沒到位,市場機制還沒有得到充分發揮。
能源價改勢在必行,這一觀點已成為代表委員的共識。它不僅影響了能源行業的健康發展,對中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同樣產生深遠影響。“從近期來看,在能源價格扭曲的情況下,價格要素沒能起到合理配置資源的作用,也并未發揮出最大效益。”全國政協委員、國家發改委副主任杜鷹表示。
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政府工作報告中表明了政府推動能源價格改革的決心。報告中明確提出要“推進價格改革,健全資源性產品價格形成機制”。
針對電價和氣價等具體資源的價格改革思路,3月5日,國家發改委在《關于2012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2013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草案的報告》中給出答案:今年將穩步推進價格改革,完善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全面實施天然氣價格改革;組織實施深化電煤市場化改革方案;完善居民階梯電價制度和可再生能源電價政策,推行居民階梯水價和非居民用水超定額加價,試行居民階梯氣價。
然而,能源價格改革到底如何推進、如何深化?改革的具體思路在討論中變得更加清晰——在保民生與市場化之間尋求改革的平衡點,體現科學、公平和穩妥,成為能源價格改革的關鍵。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業經濟研究部第三研究室主任王金照表示,首先要讓價格反映市場供求關系,不讓價格承擔過多職能,使價格失真。其次,能源價格改革不是簡單地漲價或降價,而是要改變整個價格的形成機制。由市場供求決定資源類產品價格,而不是單純依靠政府定價,因為政府很難準確掌握每個企業生產成本。
能源價改要充分發揮市場作用的觀點得到多位代表委員的認可。在電價改革方面,全國政協委員、國家電力監管委員會副主席王禹民表示:“必須把電價形成機制市場化,電價要讓市場說話。”在成品油價改方面,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石化董事長傅成玉表示,成品油價機制改革應站在整個國家和整體的經濟運行秩序、市場經濟體制以及能源保障的角度整體考慮。在天然氣價改方面,全國政協委員,新奧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王玉鎖建議,氣價改革要循序漸進和區別對待,要針對不同地區和不同行業采取差異化價格。
也有一些代表委員表示,能源價改要充分考慮民生,政府要建立補貼和救助機制,加大對低收入居民的補貼力度。王金照表示,能源價格市場化以后,低收入群體在能源價格市場化后所承受的經濟負擔,可以通過財稅政策進行調節,以政府轉移支付的形式,調節社會收入分配。
一個清晰的聲音是,能源價改不單純是調價,還要形成配套機制。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所長韓文科表示,能源價格的市場化改革,不僅是調價機制的改革,而且要重視價格形成機制,讓市場機制發揮積極作用。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