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石油和中海油發布了悲催的半年報。上半年,中石油凈利潤暴跌98%,如果不計算非經常性損益,則虧損了接近95億;中海油虧損額超過77億。
近日,中石油和中海油發布了悲催的半年報。上半年,中石油凈利潤暴跌98%,如果不計算非經常性損益,則虧損了接近95億;中海油虧損額超過77億。
油價下跌是兩桶油虧損的一大原因,但恐怕也不全是壞事。面包財經(微信公眾號ID:mbcaijing)翻查了統計數據發現:低迷的油價讓依賴石油進口的中國上半年少花了接近300億美元。不過,蹊蹺的是原油依賴進口的中國,今年上半年成品油的出口卻在暴增。
油價暴跌、兩桶油虧損到底是不是國民的福音呢?
兩年利潤暴跌超千億 兩桶油神話不再
兩桶油的利潤今非昔比。
根據財報:2014年上半年,中石油凈利潤還高達681.22億元,中海油則有335.9億元;加起來超過1017億。今年上半年中石油利潤僅剩5.28億,靠出售資產勉強維持盈利。中海油則虧損77.4億,這也是中海油2001年在香港上市以來的首次出現半年度虧損。
短短兩年時間,兩桶油的半年度利潤就合計減少了1011.91億元。下圖是面包財經(微信公眾號ID:mbcaijing)根據財報繪制的中石油總營收與凈利潤走勢圖:
油氣價格持續低迷打擊了兩桶油的利潤。中石油財報顯示:2016年上半年,北海布倫特原油價格和WTI原油現貨平均價格,分別比上年同期下降了31.2%和25.6%。中石油的勘探與生產業務虧損24.19億元,而去年同期則為盈利329.17億元。銷售進口中亞、LNG和緬甸等地的天然氣更是出現巨虧,合計虧損93.32億元。
中海油在資產減值及跌價準備方面的費用高達103.59億元,與去年同期相比暴增6.48倍,成為虧損的一大推手。
油價低迷 中國原油進口半年少花近兩千億
盡管油價的持續低迷對中石油、中海油形成了巨大的壓力,但對于越來越依賴原油進口的中國來說卻不是壞事情。
面包財經(微信公眾號ID:mbcaijing)查找了國家發改委和海關總署的數據發現:2016年上半年國內原油產量為10045萬噸,同比下降4.8%;同期原油進口量為18654萬噸,同比大增14.18%。進口原油是國產量的1.85倍,進口原油正彌補著國產的缺口。
進口量增加的同時,總花費卻在減少。統計數據顯示:2016年上半年,中國進口原油的花費為505.54億美元,而上年同期則為690.9億美元,少花了185多億美元。如果同樣按照今年上半年的進口量估算,則少花了超過280億美元,折合人民幣接近2000億元。
下圖是面包財經(微信公眾號ID:mbcaijing)根據海關總署數據繪制的中國原油進口與花費對比圖:
從海關總署的數據中也可看出:中國在2016年2月進口的原油價格最為便宜,該月每噸油的價格約為231.86美元,折合每桶不到32美元。一季度中石油虧損額超過137億元。
油價越低兩桶油越虧,但中國在石油進口上的花費越少。此消彼長,大概也算是中國的福音。
成品油出口猛增 中國到底缺不缺油?
另一個值得注意的事情是:在中國大量進口原油的同時,成品油的出口卻在暴增。
據海關總署數據,2016年上半年,成品油(汽煤柴合計)出口量為1679.34萬噸,同比大增66.79%。其中,汽油出口量增長了74.7%,柴油出口量暴增234.1%。這還是在2015年成品油出口同樣大增的背景下實現的。
根據海關總署數據繪制的成品油出口走勢圖:
如果看一下兩桶油目前仍維持盈利的業務板塊似乎可以部分解釋成品油出口在暴增的原因。盡管整體利潤下滑,但中石油今年上半年煉油業務盈利仍高達214.25億元。
中石油財報披露:當下國內成品油市場需求較為平穩,而供應持續過剩;2015年中國原油的對外依存度更是首次超過60%,且中國國內的原油開采成本還在持續上升。
中國越來越依賴石油進口之時,兩桶油利潤下滑,但油價走低或許是一種福音。但當環保壓力越來越大之時,缺油的中國成品油出口卻猛增,到底是禍是福呢?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