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石油網消息(記者李延平)11月15日,我國北方大部分地區正式進入供暖季。中國石油堅持科技保供、協同保供,不斷提升各氣田在上產保供中的科技貢獻率。今冬明春統籌安排國內外資源量986.7億立方米,與去年相比,增量達100億立方米。
科技助推“增量”持續攀升。近年來,中國石油天然氣增產和供應增量正相關。為打出優質高產井,長慶油田以三維靶體追蹤鉆井技術助推氣田高效開發,鉆頭就像魚雷一樣在地下追蹤優質儲層,打出的氣井產量高、效益好。與常規二維技術相比,儲量控制程度將提高30%,相當于同一塊氣田,具備多產出30%天然氣能力,增厚了保供的“家底”。
科技助推“存量”減緩遞減。穩定氣田產量,老井“寶刀未老”,仍是保供主力軍。中國石油各油氣田大力攻關氣田整體治水技術,減緩產量遞減。以西南油氣田為例,近5年開展了143項氣藏整體治水工作,實現了增儲上產,提高了保供能力。青海油田澀北氣田采用水驅氣藏綜合治理技術,不僅增加了可采儲量,而且為保供增添了后勁。
科技助推“非常規”氣田高效開發。長慶油田在致密氣開發中,大力推廣多層位、多井型、大井組、工廠化開發模式,提升開發效果。西南油氣田創新頁巖氣開發主體技術,支撐四川盆地天然氣資源實現高效開發。
科技助推儲氣庫“調節閥”作用更加靈活。塔里木油田天然氣峰谷差大,他們深入探索油藏注氣提采與儲氣庫協同開發,努力實現工作壓力協同、運行方式協同和注采井協同,提高了油井采收率,也在天然氣調峰保供中發揮了積極作用。2020年,中國石油加快新儲氣庫建設,依靠科技進步和優化氣井生產工作制度等方式,不斷提高注采轉換能力和調峰工作氣量。今冬明春供暖季,中國石油儲氣庫調峰氣量同比增幅將達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