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我國的“雙碳”目標,清潔能源的推廣及使用至關重要。在電力、氫能、天然氣等清潔能源之外,甲醇燃料在近日成為了汽車業熱議的話題。實際上,早在2012年,我國就啟動了甲醇汽車試點工作。甲醇作為一種常溫常壓下的液態能源,燃料特性優秀,使用安全便捷,同時還兼具汽油、柴油的燃燒特性。
甲醇燃料優勢不少
目前,甲醇作為內燃機燃料,與普通消費者的使用觸點還不算多。總體來看,甲醇具備兩個優點,一是燃燒效率高,另一個是有害物質的排放低。相關數據顯示,甲醇汽車和汽油車相比,燃燒效率可提高超過20%,同時二氧化碳減排近30%。
從甲醇的性質來看,相比氫能,甲醇在常溫常壓下為液體,質量能量密度更高,更易存儲和運輸,可以充分利用現有液體燃料輸配送體系和基礎設施、液體燃料加注站和終端配送體系實現供給。南方科技大學創新創業學院院長劉科就表示:“氫氣不方便運輸與儲存,甲醇為液體燃料,可以桶裝運輸、管道輸送、甚至跨海輸送。此外,國內加油站改造成甲醇加注站,比重建快充站和加氫站要便宜很多,基礎設施布局更快速。”
此外,我國制備甲醇主要原料有煤炭、天然氣、焦爐煤氣等,其中煤制甲醇約占比70%。而我國又是煤炭大國,因此甲醇產量十分可觀。據測算,2013年左右,我國甲醇年產量約為180萬噸,而現在年產量已達4600萬噸。
從試點區域來看,貴州已開展了多年的甲醇出租車規模化試運營。該試點之所以選擇在貴州展開,劉科認為,貴州作為內陸省份,沒有油田,但煤炭資源豐富,且有水電、太陽能、風能等可再生能源,與煤炭資源相結合,可以生產綠色甲醇,比傳統煤制甲醇減碳75%左右。從實際情況來看,開甲醇汽車的出租車司機一年約能節省4萬元。甲醇汽車的經濟性和減碳作用均十分突出。
醇電混動新方向
同氫燃料電池車一樣,甲醇燃料的應用主要集中在商用車方面,而甲醇乘用車目前還處于起步階段,選擇有限。不過就在不久前,吉利汽車率先在貴陽市推出了醇電混動轎車。該車型搭載1.8L醇電混動專用發動機,及1.83kWh三元鋰電池,百公里醇耗9.2L,每公里使用甲醇成本約為0.3元。
可以看出,甲醇燃料的應用也在不斷進步中,從內燃機到純電混動,未來還將向插電式醇電混動邁進。劉科認為,插電式純電混動應該成為未來汽車關注的方向之一。目前,國內純電動車的電力來源70%靠煤電,且電池材料成本仍舊較高。醇電混動系統除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外,還可以節省電池成本,依靠甲醇發電來補充續航。
推廣規模仍舊有限
甲醇汽車雖然優勢明顯,但目前整體產業規模仍比較有限。為此,參與甲醇出租車試運營調研的貴陽市工信局一級調研員肖魯表示,甲醇汽車的配套基礎設施還不夠完善,造成甲醇出租車司機往往僅敢在一個區域內運營,存在不同程度的里程焦慮;其次,車用甲醇燃料還沒有統一標準,僅在貴陽市當地制訂了地方標準;另外,甲醇汽車在工信部的目錄中仍不屬于新能源車。
從市場角度來看,選擇走甲醇之路的汽車廠家也并不多。目前表現最搶眼的,仍僅有吉利汽車一家,缺少充分的市場競爭。此外除了地方試點區域外,公眾對于甲醇汽車的認知也比較有限。
此外還有重要一點不得不提,那就是甲醇的安全性問題。甲醇、乙醇和汽油按照國家標準《職業性接觸毒物危害程度分級》(GBZ 230-2010)的規定,均屬于中等毒性分級,不過甲醇的危害指數為20,比乙醇和汽油都更低。多年來甲醇與成品油一樣,都歸于危險化學品監管范疇。
工信部、發改委和科技部組織的五省區10個城市甲醇汽車試點已進行了5年。在試點區域范圍內,對全體涉醇人員體檢,尚未發生影響人體健康的案例,涉醇場所環境監測的空氣中甲醇濃度也均低于我國職業接觸規定的限值。(北京晚報 郝昭)
免責聲明: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及圖片,目的在于弘揚石化精神,傳遞更多石化信息,宣傳國家石化產業政策,展示國家石化產業形象,參與國際石化產業輿論競爭,提高國際石化產業話語權,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此我們謹向原作者和原媒體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認為本站文章及圖片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